曲靖市富源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7 曲靖市富源县统计局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克服各种困难,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煤炭工业效益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全面回升,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完善,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向前发展,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569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717万元,同可比口径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91280万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87693万元,增长15.7%。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6.3:32.1:31.6调整为32.6:34.4:3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48元,比上年增长11.2%,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股份制经济及个体私营经济等发展迅速。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9%,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其中个私经济占35.2%,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仍然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化水平低;非公经济发展不足且规模档次低下,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多,就业压力增加;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开拓难度较大;农民增收难企业脱困难、财政平衡难、重点建设项目筹资及环境治理难等,仍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农  业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面对农民增收难这一重大问题,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胆调整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了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的能力。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2894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农业产值68399万元,减1.9%;林业产值2651万元,减7.46%;牧业产值54334万元,增长7.75%;渔业产值1600万元,增长59.38%;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958万元,增长10.06%。

粮食生产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克服了频繁交替的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244625吨,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小春粮食产量36055吨,比上年增长2.77%,大春粮食产量208570吨,增长1.7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7961公顷,比上年减少1.30%。

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蔬菜增产,水果、烤烟下降。全年油料种植面积3728公顷,产量594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4%和26.67%。其中油菜籽种植面积3622公顷,产量5669吨,分别增长3.93%和26.77%。全年蔬菜种植面积7291公顷,比上年增长12.27%,蔬菜产量143709吨,比上年增长20.31%。水果产量3368吨,比上年下降4.86%,烤烟种植面积8665公顷,比上年减14.3%,烤烟产量16159吨,比上年下降10.1%。但烤烟生产质量明显提高,收购总值达12845万元,比上年下降29.4%。

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年肥猪出栏率由上年的118.8%,上升到今年的127.0%,上升了8.2个百分点,畜禽肉类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牧畜存栏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914公顷,比上年增长3.19%,零星四旁植树218万株,比上年下降7.63%,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6667公顷,增长34.15%,实施保护了治理环境的基本国策得到认真贯彻。到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6.21%。

渔业生产快速增长。到年底,全县共有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达2000吨,比上年增长82.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719.8万瓦特,比上年下降13.9%;大中小型拖拉机2975台,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达3645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9.16%。

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营业收入340346万元,比上年增长21.52%;实交各种税金6207万元,比上年增长11.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国有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三改一加强",巩固和提高了国有企业3年改革脱困的成果。体制创新、管理创新,资产重组以及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煤炭工业成为全县工业的主要支柱,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达21381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国有企业完成26429万元,下降4.0%;集体企业完成13411万元,下降37.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173972万元,增长 26.70%。全部工业总计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77994万元,增长21.30%。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135818万元,增长29.0%。2003年,煤炭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44380万元,增长50.50%。煤炭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67.5%,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业企业生存竞争面临严重挑战。全县18户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效益指标显示,全县整体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形势严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598万元,比上年增长41.9%;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79万元/人,比上年增长45.3%;实现利税总额8440万元,比上年下降18.4%;亏损企业亏损面达22.2%,比上年上升11.1个百分点;但工业整体效益仍不够理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0.5%,比上年增加4.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为1537万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298万元。

建筑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随着城乡集镇的建设,特别是随着曲胜高速公路、富兴、富发公路、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2003年底,全县建筑施工企业已发展到243个,比上年同期增长10.45%,从业人员4554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1.11%。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72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2%。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历史最高,为富源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狠抓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促进了建设步伐的快速发展。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053万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中央省属投资完成425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地方投资完成78529万元,增长50.30%。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按行业划分的资本形成总额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完成106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第一产业完成11590万元,增长16.0%;第二产业完成25600万元,增长16.0%。其中采掘业完成14560万元,增长 5.6%;制造业完成2620万元,增长59.5%;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8420万元,增长26.8%。第三产业完成69210万元,增长16.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45500万元,增长3.0%;其他行业完成23710万元,增长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