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富源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3年,全县17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49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9%,占年度计划的118.0%。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建设速度及资金到位情况均好于上年同期水平。随着重点项目建设速度的加快,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日益显现。 五、通信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得到较快发展。到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237.3公里。其中:县道306.4公里;乡道880.7公里;专用公路50.2 公里。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4342辆,比上年增加744辆,增长20.7%。全年汽车货运量完成958万吨,汽车货物周转量5399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 1.1%和1.13%。全年客运量52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600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0.87%和23.11%。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4899万元,比上年增长7.1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09万元,下降11.5%;电信业务总量2190万元,下降8.75%;移动通信业务总量2400万元,增长18.2%。全年报刊期发数296万份,比上年下降7.5%。年末固定电话机数21335部,比上年增长0.53%,固定电话普及率3.17%,比上年减少0.02个百分点。 六、商业贸易业 国内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771万元,比上年增长10.06%,其中,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28422万元,增长13.82% ;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4349万元,增长5.9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35260万元,增长10.09%;餐饮业完成4288万元,增长5.62%;制造业完成4219万元,增长7.96%;农业生产资料完成4470万元,增长9.67%;其他行业完成4534万元,增长16.9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完成18244万元,增长8.02%;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完成2414万元,下降8.18%;个私及其他经济完成31079万元,增长14.33%。其中个私经济完成25231万元,增长13.5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但支出增速快于收入增速,资金调度难度进一步增大,形势较为严峻。2003年,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8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6998万元,比上年增长32.32%,支出增速快于收入增速13.5个百分点。由于地方财政面临增收缺源和钢性支出继续扩大的双重压力,财政形势较为严峻。 金融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各项存贷款平稳增长,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7695万元,比上年增长42.2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06047万元,增长26.9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9150万元,比上年增长46.08%。全县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入697135万元,比上年增长33.53%,现金累计支出737962万元,比上年增长30.40%。货币投放58827万元,比上年增长34.24%. 保险事业保持稳定。全年保费收入3086万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52.1万元,增长27.2%;人寿保险费收入1533.9万元,增长37.7%。财产险满期返还18.7万元,已决赔款907万元,赔付率达77.6%。人寿险已决赔款371.9万元,满期给付290.6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6.0%和增长167.8%。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继续向前发展,义务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全县有各类学校302所,比上年增加14所。其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中学3所;普通中学21所,小学260所,比上年减少5所。有幼儿园17所,比上年增加3所。全县在职教职工数5616人,增长9.58%,其中专任教师3743人。各类在校学生136567人,比上年增长3.0%。其中高中6816人,增长17.0%;初中33290人,增长3.6%;小学83028人,增长1.68%;职业中学1623人,增长2.2%;幼儿园在园数13433人,增长3.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适龄人口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77%和94.76%,分别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和 4.11个百分点。巩固小学在校学生入学率仍是教育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文化事业方面,2003年,全县有广播站(室)144个,有12个文化馆(站),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视发射机295部。到年底,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1.54%,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1.54%(中央台第一套节目)。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围绕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编制完成了"十五"卫生项目规划。全县有卫生机构40个,比上年减少9个,其中,县级21个。共有病床床位827张,从业人员74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17人,其中:执业医师170人,执业助理医师67人,注册护士145人,药济人员90人,检验人员32人,其他人员113人;其他技术人员32人,管理人员11人,工勤人员87人。每千人医生1.04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传染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77.2,比上年同期下降十万分之36.47;婴幼儿死亡率为千分之38.74,比上年同期下降1.26个千分点。全县160个村委有159个村设置了医疗点。农村乡村医生有302人。其中会接生463人。乡村卫生员有166人,均会接生。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果。2003年,全县年末总人口672833人,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男性353697人,增长0.76%;女性319136人,增长1.40%。性比例为110.82(以女性为100)。年末总户数155253户,比上年增长3.11%。其中乡村户数143420户,增长1.27%。年内出生人口8552人,比上年下降1.00%,出生率为12.80‰;当年死亡人口2861人,比上年下降12.43%,死亡率为4.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2‰,比上年下降0.91个千分点,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依法纳入统计的单位(除个私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全年从业人员工资总额达23574.8万元,比上年增长53.25%。其中国有单位21655万元,增长50.70%;集体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1919.8万元,增长89.52%。从业人员年平均货币工资收入11579元,比上年增长 7.4%,其中:国有单位12172元,增长9.52%;集体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7471元,增长25.02%。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4元,比上年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5306元,比上年增长10.76%。农民人均纯收入1726元,比上年增长4.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46元,比上年增长48.58%。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6.06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农村私人住宅竣工面积27377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3%。 劳动就业方面。到年末,依法纳入统计的单位从业人员20376人,比上年下降3.48%。其中在岗职工20248人,增长1.60%。从业人员总计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8056人,下降4.4%;城镇集体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1320人,下降29.75%。年内,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为484人,比上年增长47.1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比上年下降一个百分点,劳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