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黔西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3-17 毕节地区黔西县统计局

黔西县统计局

2004年4月20日

2003年,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共黔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县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努力克服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齐心协力谋发展,同心同德搞建设,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活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稳定。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县生产总值注①(GDP)1919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加快9.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408万元,下降2.6%;第二产业增加值61507万元,增长40.4%;第三产业增加值69068万元,增长15.2%。

产业结构明显变化。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32.0%,比上年下降6.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32.0%,上升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36.0%,下降0.1个百分点。

物价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2.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脆弱;农民增收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投资环境急需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不少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资源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等。

二、农业

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35151公倾,比上年减少3182公倾。其中,粮食作物种植76234公倾,减少6358公倾;油料种植面积18707公倾,减少951公倾;烟叶种植面积7447公倾,减少879公倾;蔬菜种植面积11224公倾,扩大1096公倾;其余农作物种植面积21539公倾,扩大3910公倾。

主要农产品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237062吨,比上年减产10.1%。按收割季度分,夏粮产量49747吨,减产15.7%;秋粮产量187315吨,减产8.4%。按粮食类别分,谷物产量185664吨,减产8.1%;豆类产量27326吨,减产24.3%;薯类产量24072吨,减产8.9%。按粮食品种分,小麦产量26116吨,减产22.5%;稻谷产量44723吨,增产32.6%;玉米产量114511吨,减产14.6%;大豆产量11789吨,减产24.0%;洋芋产量17374吨,增产2.7%;红薯产量6698吨,减产21.2%;其它粮食品种产量15851吨,减产25.0%。全年油菜籽产量21529吨,减产8.4%;烤烟产量11906吨,减产16.5%;蔬菜产量87247吨,增产2.3%;水果产量1431吨,减产16.0%;茶叶产量87吨,增产20.09%。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植树造林4067公倾,封山育林1000公倾,育苗面积110公倾,苗木产量7200万株。年末森林覆盖率为20.5%。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3270吨,比上年增长6.6%,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分别增长5.5%、5.3%10.0%和42.9%。全年水产品产量175吨,增长6.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6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1.0%。全县年末有效灌溉面积为9253公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3351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加快16.3个百分点。按统计规模划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13万元,增长22.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8838万元,增长18.6%。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分,采掘业增加值4247万元,增长36.5%;制造业增加值17532万元,增长18.0%;电力、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261万元,下降5.7%。按注册登记类型分,国有经济增加值2211万元,下降17.9%;集体经济增加值2267万元,增长32.5%;其它经济类型增加值18873万元,增长24.4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年原煤产量88.22万吨,比上年增长12.9%;布鞋产量86万双,增长28.4%;化肥折纯产量6939吨,增长38.9%;胶鞋产量153万双,增长12.5%;水泥产量17万吨,增长30.8%;供电量14612万千瓦小时,增长10.2%;自来水生产量464万立方米,增长41.9%;发电量1551万千瓦小时,下降31.8%;砖产量29047万块,下降32.8%。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9.6%,比上年末下降4.9个百分点;产量销售率85.3%,与上年持平;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222万元,增长1.9倍;全年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13516元,增长18.6%。

建筑业高速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156万元,比上年增长58.0%。全县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035万元,增长44.7%;实现利润总额50万元,增长6.1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610万元,比上年增长68.6%。全年固定投资70395万元,增长5.3倍。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6420万元,增长8.0倍;房地产开发投资2315万元,增长1.2倍。

重点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黔西火电厂、青龙煤矿“四通一平”全面结束,厂区、施工及生活设施基本建成,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554万元。洪家渡电站和索丰营电站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有序进行,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注②178080万元,比上年增长57.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53万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3%。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114万元,增长29.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5639万元,下降6.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的零售额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22.5%、8.5%。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5901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3434万元,增长27.8%;邮电通信业增加值2467万元,增长31.5%。

全年货物周转量2100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8305万人公里,分别增长30.2%和14.9%。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6376辆,其中,客车类1539辆,吨位1643吨;货车类841辆,吨位2330.5吨;摩托车类3996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087万元,增长25.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9654户,比上年末减少2189户;年末小灵通电话用户6178户,移动电话用户32000户,互联网用户1100户。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注③14762万元,增长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592万元,增长9.1%。全年财政总支出28941万元,增长12.0%。农业、林业、水利、文化和广播电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救济等支出增长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