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习水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这两大机遇,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努力解决制约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积极推进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努力实现建设能源大县、畜牧业强县、名优酒产销大县、生态旅游特色县的发展目标,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的预定目标,国民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为实现我县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2005年,我县国民经济总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05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516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7608万元,比上年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05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3430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各产业结构分别为:第一产业占26.9%,第二产业占39.9%,第三产业占33.2%。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县财政税收总收入完成26127万元,比上年增收5488万元,增长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43万元,增长19.98%。全县财政支出完成41808万元,增长24.4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就业压力增大等。 二,农业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12489万元,比上年增长8.09%。其中:农业产值完成58280万元,比上年增长3.81%;林业产值完成3537万元,比上年增长15.74%;牧业产值完成49522万元,比上年增长12.01%;渔业产值完成384万元,比上年增长10.06%。 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完成286105吨。其中:夏粮产量完成85596吨,同比增长4.36%,秋粮产量完成200509吨,同比增长2.84%,油料产量5505吨,同比上升1.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60元,比上年增加162元。 到年末,全县通公路的村192个,占全部行政村的91.43%;通电话的村173个,占82.38%;通邮件的村125个,占59.52%;农村用电量2423.2万千瓦小时,农用化肥施用量37805吨,有效灌溉面积9320公顷,地膜覆盖面积1910公倾,地面卫星接收站1123个。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2517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规模工业产值完成190727万元,比上年增长23.6%;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完成31790万元,比上年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完成179626万元,比上年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7468.11万元,比上年增长1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快的增长,基础设施和旧城改造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年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执政为民的方针,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全县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注)73498万元,比去年增长47.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6727万元,比上年下降9.5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5711万元,比上年增长3倍。 五,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业 2005年,我县交通运输事业稳步发展。在国家、省、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帮助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协调下,在县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下,我县县、乡、村级公路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路面完好率得到较好保障,到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66.2公里。2005年底全县共有各种机动车辆4230辆,其中:客车964辆;客运量6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2%;旅客周转量1340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77%;货车1620辆,货运量456万吨,比上年增长15.15%;货物周转量1982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22%。 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32000户,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57580户(含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增长74.2%;小灵通达到14341部,增长79.3%。互联网宽带用户数2560户,比上年增加1559户。 六,商业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434万元,比去年增长13%,其中:县及县以上零售额完成51350万元,同比增长16.78%;县以下零售额完成27084万元,同比增长6.45%。商品购进总额完成53577万元,同比增长1.61倍。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5年,县委政府积极推进财源建设,电力、煤炭、白酒、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全县财政收入做出了贡献。财政税收保持大幅度的增长,税源稳定。今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完成26127万元,比上年增长27%,增收5488万元。国家税务局税收完成16411万元,同比增长22%。其中增殖税完成14643万元;增长22.6%;消费税完成1768万元,增长17.48%。地方税务局税收完成8497万元,同比增长50%。财政部门完成121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3.7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043万元,比去年增长19.98%。全县财政支出41647万元,比去年增长24%,增支8047万元。 本年度金融形势稳定,金融部门资金运行情况良好,到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80854万元,比年初增加41236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1981万元,较年初增加2693万元;储蓄存款余额115652万元,较年初增加2612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47175万元,比年初增加10490万元,全年现金累计收入532833万元,现金累计支出551147万元,表现货币投放18314万元。 人寿保险有较大增长,财产保险由于竞争加剧保费收入下降。2005年,全县保费收入达到1982万元,同比上升24.7%,其中人寿保险收入1390万元,同比上升44.2%,净增426万元;财产保险收入592万元,下滑5.3%。全县保险赔款支出446万元,上升16.5%,其中人寿保险赔款支出183万元,增长了四倍;财产保险赔款支出263万元,下降21.9%。 八,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业 “科教兴习”是我县的一贯政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师资力量得到巩固和提高,教育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到2005年,全县共有小学245间,普通中学51间;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7402人,小学在校学生75095人;普通中学专职教师2619人,小学专职教师284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76%,初中升学率89.93%,高中升学率7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