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仁怀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活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7816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107894万元,增长13.0%;餐饮业9594万元,增长15.0%。在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业中,限额以上完成49019万元 ,增长20.7%;限额以下及个体完成58875万元,增长7.3%。 外贸出口收购总额下降。2005年,全市外贸出口收购总额4268万元,下降27.7%。 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实际利用港台资本100万元。引进市外资金实际到位4.5亿元,比上年增长66.7%。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旅客人数258860人次,旅游收入达15120万元,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147828万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875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地方工商税14923万元,增长25.5%;增值税9946万元,增长46.7%;所得税1906万元,增长7.4%。地方财政支出适度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支出56735万元,比上年增长31.0%。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2622万元,增长34.2%;行政管理费支出8980万元,增长33.8%;农林水利气象支出5105万元,增长30.6%。 金融业务扩大,存贷款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6788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24834万元,增长22.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683万元,增长26.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8447万元,增长55.6%,其中:中长期贷款32151万元,增长186%;短期贷款余额76196万元,增长38.7%。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17060万元,现金支出649468万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32408万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367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28万元,增长5.9%;寿险保费收入2939万元,增长26.2%。全年保险业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258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财产险赔款和给付945万元,增39.8%;寿险赔款和给付313万元,下降19.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加强。2005年,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143599人。其中:师范学校在校学生1100人;职业培训中心在校学生62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3498人;小学校在校学生8650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731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4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3%。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年末教职工6334人,其中:专任教师5634人;年末代课教师880人。 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安排科技三项费229万元,比上年增长663%。2005年,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126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878人,占总数的14.3%。在专业人员中:教育职称人员5038人;卫生技术人员638人;农林水技术人员203人;工程技术人员218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文化事业机构23个,其中: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文物管理所1所,文广站19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量6万册。有线电视发射转播台8座,各类卫星电视接收设施28878座。广播覆盖率69.2%,电视覆盖率93.8%,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3251户。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及医疗预防保健网络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事业得到加强,无偿献血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有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2家,卫生院19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卫生机构有病床486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217人。其中:医生174人。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意识增强。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城市公用事业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等到进一步改善。 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城市环境质量继续改善。2005年全市共有专兼职环保人员98人。“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5万元。工业废水排放量达153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4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 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通过积极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606638人,比上年末增加8401人,增长1.4%,全年出生人口9370人,死亡3409人。根据市计生局人口统计资料,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2‰。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500元,比上年增加665元,增长9.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2496元,比上年增加234元,增长10.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8%。 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2005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洗衣机 台 39 62.5 摩托车 辆 5 25.0 彩色电视机 台 77 37.5 热水器 台 12 500 电话机 部 56 33.3 移动电话 部 22 100 电冰箱 台 6 500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进一步巩固,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960人,比上年增长6.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10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7000人,比上年增长6.3%。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城乡各级办福利院、敬老院30个,有床位464张,年末收养人员464人;已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36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15596人。其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5251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0345人;国家扶恤、补助各类优扶对象3300人,全年共发放各种救济款444万元,2005年共举办4次现场捐赠活动,接受社会捐赠现金90万元,捐赠物资价值12万元。 注:1、本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年快报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均为当年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指标为业务部门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