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水城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3-17 六盘水市水城县统计局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水城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扭住发展这一根本要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能快则快,能超则超“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水城县实现了生产总值273225万元,同比增长16.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3968万元、138886万元、80371万元,分别增长7.5%、19.8%、18%,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86773万元,增长9.25%。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55876万元,增长7.21%;林业总产值完成1704万元,下降9.76%;牧业总产值完成27788万元,增长14.82%;渔业总产值完成15万元,增长了5倍;服务业总产值完成1400万元,增长5.3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765公顷,粮食总产量达242889吨,增长3.16%。

退耕还林成绩显著。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6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15万亩,荒山造林3.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5.7%。

畜牧业发展较快。年末大牲畜存栏127277头(匹),增长4.15%,生猪存栏397985头,增长8.9%。肉类总产量达27074吨,增长14.76%,禽蛋产量1435吨,增长5.4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2.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18%,全年化肥施用量(按实物量)39510吨,比上年下降1.67%。

表1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吨 242889 3.16

#稻谷 吨 29505 0.03

小麦 吨 10339 -4.10

玉米 吨 144069 4.94

烤烟 吨 4521 22.45

茶叶 吨 157 -5.42

油料 吨 547 22.64

糖料 吨 5795 2.97

表1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续)

指标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水果 吨 5697 4.11

蔬菜 吨 155908 14.55

禽蛋 吨 1435 5.44

肉类 吨 27074 14.67

年末大牲畜存栏 头(匹) 127277 4.15

年末生猪存栏 头 397985 8.90

年末羊存栏 只 100441 6.00

大牲畜年末出栏 头(匹) 22807 4.56

年末生猪出栏 头 239979 15.30

年末羊出栏 只 50563 18.75

二、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总量继续增大。全县工业完成增加值112416万元,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0107万元,增长8.8%。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2%,比上年提高3.67个百分点。

表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414.76 37.41

焦煤 万吨 43.23 9.92

洗精煤 万吨 48.16 2.69

发电量 万度 72134.51 1107.32

锌 吨 58722.76 -15.75

铝 吨 44331 9.52

砖 万块 6309.57 -6.14

白酒 吨 10444.37 43.25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47930万元,增长48.3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79151万元,增长28.6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2.26%;更新改造投资22918万元,增长17.21%;其他投资21028万元,增长2.06%;房地产完成投资3437万元,增长121.03%。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电力行业完成投资152200万元,增长39.74%。其中,发耳电厂、金狮子电站、花戛乡一级水电站、何家寨电站完成投资148400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9.86%。

四、财政与商贸

财政收入高幅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4131万元,增长64.78%,增收1341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506万元,增长44.43%,增收5078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成为财政增收的重要源头,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实现税金2.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来源的79.10%。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6968万元,增长33.56%。其中:教育支出11969万元,增长31.21%;农业支出4030万元,增长80.56%。

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66万元,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市完成零售额19957万元,农村完成零售额17409万元;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35568万元,住宿餐饮业完成1798万元。

五、招商引资和旅游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2005年,全县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68个,增长38.7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89亿元(含发耳煤电),增长34.35%。

旅游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15.5万人次,增长87.88%;实现旅游总收入1938万元,增长24.23%。

六、教育

各类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较好的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2005年全县共有中小学404所(其中:完中2所,高级中学1所,初中37所,九年一贯制16所,小学348所),比上年增加86所。在校学生147912人,比上年增加92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96%。中小学教职工5465人,比上年增加1225人。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县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占地面积2229104平方米(其中:中学982040平方米;小学1241504平方米;幼儿园556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40015平方米。校舍面积49038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4827平方米。危房面积467平方米,危房率0.09%,比上年下降0.91个百分点。中小学各种教学仪器、器材、体育场地面积逐年增加,固定资产总值达19330.68万元,比上年增加7544.92万元。

七、卫生、文化、体育

卫生医疗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6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33个。病床446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695人,其中医生324人。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投入经费13.77万元。各类文艺演出50场次。为农村放影电影698场,观众达43.2万人次。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共投入群众体育活动经费3.4万元,举办各类大型群众体育活动6次。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5年,全县年末常住人口数76.36万人,较上年增加0.51万人,出生率为14‰,比2004年下降3‰,死亡率为6.7‰,比2004年下降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