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六枝特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六枝特区统计局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全区各族人民在特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真抓实干,排难而进,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小,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节能降耗工作十分艰巨,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就业压力大,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时难以形成等诸多问题。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5.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10.63亿元,增长7.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1:40.6:41.3。全区人均生产总值为3978元,按年末汇率(1:7.742)折算,约合514美元。 乡镇企业稳步增长。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5%;实现营业收入42.31亿元,比上年增长6.57%;完成税金9249万元,比上年增长17%。 二、农业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06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40526公顷,比上年增加4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832公顷,比上年增加92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44公顷,比上年减少1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140公顷,比上年增加69公顷。油料、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品种、品质进一步得到优化。全年粮食产量187708吨,比上年增加4606吨,增长2.51%,创历史最好水平;油料产量7349吨,增长4.97%。 林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61.6公顷,比上年增37.2%,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及荒山造林面积200公顷;天然林保护667公顷;新增优质梨494.6公顷;省级植被恢复(中寨乡封山育林)666.7公顷;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533.3公顷(其中:郎岱133.3公顷;中寨400公顷)。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肉类总产量21750吨,比上年增长12.03%。其中,猪肉产量16794吨、牛肉产量2600吨、羊肉产量327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08%、30.85%和9.36%。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49吨,增长率9.5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81%,比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实现稳步增长。2006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98602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263万元,增长14.2%。产品销售率100%,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建筑业源于投资总量和跨地区投资的拉动,扭转了上年建筑业增加值负增长的格局,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03万元,比上年增长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6%。其中:基本建设1.73亿元,比上年下降29.1%;更新改造0.43亿元,比上年增长48.28%;房地产开发0.3亿元,比上年下降21.1%。基建和房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投向改变和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规范,政府性投资力度减弱,新增项目减少。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06年度共引进招商项目24个,到位资金24410万元,主要投向煤矿技改、焦化、铁合金续建等高载能企业和房地产开发、水电开发续建、加工、旅游和网络建设等行业。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货源充足,消费品零售额实现较快增长。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4514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县城消费品零售额66891万元,增长13.68%,占零售总额的79.1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7623万元,增长15.69%,占零售总额的20.8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7351万元,增长16%,占零售总额的79.6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298万元,增长6.8%,占零售总额的19.28%;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865万元,增长16.4%,占零售总额的1.03%。 进入全区旅游的总人数201663人次,同比增长1.35倍,其中外国游人663人次,同比增23.93%,国内游人201000人次,同比增1.36倍,旅游接待收入约3309.08万元,同比增78.68%。 六、交通运输、邮电 2006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30716万元,同比增长9.5%。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2023辆,比上年末增长11.77%,其中:年末营运客车拥有447辆,6445座,比上年减少6辆,增加942座;货车拥有1576辆(农用车拥有731辆),6053吨,比上年增加219辆,增加1828吨。摩托车拥有4960辆,4960座。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总量6192.45万元,比上年增长4.1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总量639万元,增长23.6%;电信业务收入总量5553.45元,增长2.27%。城乡减少固定电话用户903户,年末达到39200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3403户,年末达到63883户;年末全区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3083户,比上年末增加22500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7.92%。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2006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21866万元,同比增8.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500万元,同比增长3.11%。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8947万元,同比增长9.95%,其中,农业、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0.36%、28.63%和71.91%。在收入增幅减小的情况下,强化了财政资金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加强经济支柱建设和公共财政支出保障。 金融业稳健发展。200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25248万元,比年初增加26620万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8576万元(邮政储蓄存款为20077万元,比年初增加2003万元,同比增长11.08%。),比年初增加20284万元,同比增长15.81%;各项贷款余额114549万元,比年初增加20133万元,同比增长21.32%,其中,工业贷款14400万元,比年初减少600万元,同比下降4%,农业贷款23960万元,比年初减少10558万元,同比下降30.59%。金融机构有110699万元存款余额未投放到地方经济建设之中。 保险业发展较快。全年商业保险保费收入4236.12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财产险收入1025.39万元,比上年增长17.8%;意外伤害险收入589.26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寿险收入2621.47万元,比上年增长20%。各项赔款和给付1946.68万元,比上年增长51.8%,其中:财产险赔款549.74万元,比上年下降2.7%;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497.13万元,比上年增长1.9倍;寿险给付899.81万元,比上年增长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