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六枝特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04年,在特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运行基本正常,农业及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工业结构得到调整,总量有所增加,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粮食产量、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7.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5.9%,占GDP的19.6%;第二产业增加值8.11亿元,增长18.1%,占GDP的45.5%;第三产业增加值6.21亿元,增长12.8%,占GDP的34.9%。 乡镇企业稳步增长。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8%;实现营业收入36.31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完成税金6415万元,比上年增长6.47%。 虽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不少问题:经济总量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农业基础仍然脆弱,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空间不宽;没有重大投资项目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太明显;能源、原材料、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煤电油运供求矛盾突出,工业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后续性、支撑性财源建设未形成,财政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明显;服务业发展步伐缓慢;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存在;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较大,制约着可持续发展;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十分艰难;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 二、农业 全区粮食种植面积40827公顷,比上年增加299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995公顷,比上年增加201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88公顷,比上年减少1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581公顷,比上年增加35公顷。油料、蔬菜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产量177603吨,比上年增加7300吨,增产4.29%;油料产量6621吨,增长11.24%。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00公顷,比上年下降25%,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及荒山造林面积2667公顷,天然林保护333公顷。 畜牧业、渔业稳步发展,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肉类总产量17308吨,比上年增长23.36%。其中,牛、羊肉产量分别增长35.61%和45.69%。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26吨,增长率2.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稳步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现价,下同)16.19亿元(其中:地方95384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75086万元(其中:地方规模10185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全区工业增加值62202万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696万元,增长28.8%。产品销售率9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受跨地区投资影响,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86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2亿元,同比增长35%。主要投向为:农林牧渔业430万元;采矿业14379万元;制造业10509万元;电力、燃气及水生产3028万元;交通运输、邮政业6947万元;信息传输38万元;商业企业779万元;水利1357万元;环保10万元;公共设施628万元;文化教育2911万元。 五、国内贸易 全区消费品市场繁荣,货源充足,消费品零售额实现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县城消费品零售额30769万元,增长31.9%,占零售总额的81.4%;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031万元,增长35.4%,占零售总额的18.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5502万元,增长30.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19万元,增长89.5%;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279万元,增长51.6%。 六、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运输能力得到提高。2004年,运输业完成增加值20200万元。年末拥有营运客车240辆,4556座,比上年减少143辆,639座;出租车208辆,1160座,比上年增加22辆,206座;货车1328辆,3620吨,比上年增加523辆,1044吨。城乡有线电话用户29700部,移动电话33000部,电话普及率达到10部/百人。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总收入17428万元,同比增30.9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804万元,同比增长43.3%。地方财政支出完成34892万元,增长30.7%。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监督管理职能得到增强,重点支出得到保障,通过财政适度举债,加快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公共产品设施。 金融业形势平稳,存、贷款总量增加。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9521万元,同比增29.29%,其中:储蓄存款106967万元,比上年未增加17597万元,同比增19.69%;各项贷款余额80666万元,比上年未增加33539万元,同比增71.17%;现金收入448255万元,同比增46.07%;现金支出485721万元,同比增45.51%。收支相轧,投放货币现金37466万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018.47万元(不可比),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912.19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60.25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846.03万元。支付赔款967.79万元(不可比),其中:财产险赔款456.85万元;寿险业务给付354.4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56.54万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稳步推进 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普九”验收工作。年未全区有中小学校252所,在校学生114260人,专任教师443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2004年共投入教育经费10641万元,其中:区级投入7672万元,完成义教工程6922平方米,启动农村寄宿制学校22所。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六枝远程教育网站”已经正常运行。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年未有文化站19个,藏书尽7万余册的图书馆1个,56座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改数字接收工程全部安装调试结束,有10个乡镇通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97%。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年末拥有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所;卫生监督机构1所;疾病控制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29张,卫生技术人员712人;其中:执业医师273人;职业助理医师91人;注册护士18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