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白云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商业与市场 2006年我区的消费品市场实现了全面发展,尤其是个体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各商业企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努力适应市场;非公有制商业日趋壮大、成熟,逐渐成为商品流通市场的主力军。商业网点逐渐增多,布局亦日渐合理。 200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56万元,同比增长14.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60013万元,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完成17449万元,增长50.6%;其他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合计完成1794万元,增长3.5%。 2006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规范市场,加强管理,积极为个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达4675户,从业人员达7073人;销售总额完成15531万元。 七、财政税收 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千方百计培植财源,狠抓财税收入,强化征收管理目标责任制,严肃查处偷税漏税,严厉打击逃税骗税,继续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全面、超额完成了税收任务。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国税8.68亿元,增长34.4%,地税2.73亿元,增长8.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6亿元,增长18.5%,地方财政支出4.22亿元,增长28.5%。 八、文教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办学和教育产业化有了较快发展。全区共有小学52所,在校学生22385人,教职工1277人,其中专任教师1169人;普通中学15所,在校学生13981人,教职工1217人,其中专任教师983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06人,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进一步改善,村设医疗点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5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精神病防治康复机构1个;床位1032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72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2人,注册护士317人。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渐趋完善。年末全区公路里程达到352.92公里,其中等级路里程达到249.76公里。民用车辆拥有量进一步增加,全区运营客车达到437辆,货车1218辆。 全区供水管道长度达到118公里,全年供水总量1349万吨,其中生活用水410万吨。用水人口为22285户。 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按照总量控制要求,环保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污染源的管理监控,城镇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区二氧化硫总平均值为0.022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年均值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总平均值为0.005毫克/立方米,优于国家年均值一级标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总平均值为0.069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年均值二级标准。全区地表水达到ш类水域标准。 年末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504.5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25.39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67.6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6.4%,绿化覆盖率3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9平方米。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城乡总户数为5.16万户,总人口18.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06万人,农业人口6.5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13人,出生率9.8‰,同比减少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670人,死亡率3.6‰,减少0.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2‰,减少0.1个千分点。 全区年末就业人员(区属,下同)7.8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55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42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84万人;年末城镇在岗职工1.64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6973人,集体单位在岗职工2507人,其他单位在岗职工6913人;全年在岗职工劳动报酬22529万元,增长4.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833元,比上年净增1639元,增长13.4%。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9元,增长12.2%,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人均消费支出7475.27元,增长4.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831.45元,增长14.1%;居住消费支出152.96元,增长4.6%。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9%,与上年持平。年末每百户居民拥有洗衣机102台、电冰箱96台、彩色电视机130台、家用电脑30台、移动电话162部、摄像机6架、家用汽车2辆。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养老、失业及医疗等保险制度全面推进,社会保障水平亦逐年提高。年末全区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到9617人,增长29.6%;失业保障参保人数达到6422人,增长23.0%;医疗保障参保人数达到5585人,增长18.7%。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57386人,增长9.5%。 2006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诸如农业基础设施仍落后,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工业企业普遍欠缺竞争力,亏损面过大;环境污染依然较严重,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任重道远。 注: 1、白云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各行业总产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相对值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数为公安年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