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美姑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6 凉山州美姑县统计局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前进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三年。一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积极推进“三个转变”,促进了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398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35万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7839万元,增长38.3%;第三产业增加值9589万元,增长10.2%。从生产角度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工的贡献率分别为26%、52.6%、21.4%;从拉动情况看,三次产业拉动GDP增长分别为3个百分点、6.1个百分点、2.4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9.8:15.8:24.4调整为56.3:19.7:24,第二产业比重上升3.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3.5和0.4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1565万元,增长1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71万元,增长25.9%;第二产业增加值1423万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173万元,增长1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0.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强化县级部门和领导干部定点帮乡包村包户责任制的基础上,狠抓了“四大”扶贫工程,全年共扶贫安置250户948人的移民工程,新建了5所教育扶贫工程和4所卫生扶贫工程。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深化改革的任务很繁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还不高,增长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和粗放;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稳固财源任重道远,财政支出压力大;就业再就业矛盾突出,农民增收难度大,部分困难群体的生存状态还需改善;科技教育仍然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等特别紧缺。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20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145公顷,比上年减少762公顷,减少4.2%,所占比重66.7%,与上年持平;油料作物18公顷;烟叶467公顷;蔬菜、瓜果类648公顷;饲料作物7869公顷。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品质不断提高。

多数农产品产量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73635吨,增产585吨,增0.8%;油料作物产量12吨,减52%;烟叶产量390吨,增长11.4%;蔬菜产量8158吨,减18.8%;水果产量4458吨,减1.6%。

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展顺利。全年成片造林50000亩,育种育苗870亩,零星植树124万株,分别增长6%、38.1%、24.6%;实现连续24年无森林火灾。全年花椒产量651吨,减3.8%;核桃产量925吨,增2.8%;油桐产量589吨,增长71%。

畜牧业较快发展。全年出栏肉猪193232头,增加11709头,增长6.5%;大畜牧出栏15964头,增加13535头,增加17.9%;羊出栏155268只,增加16616只,增长12%;家禽出栏109.6万只,增长18.2%。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结构有所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20617吨,增加1950吨,增长10.4%。其中,猪肉产量13913吨,增长7.3%;牛肉产量1852吨,增长24.4%;羊肉产量3155吨,增长19.5%;禽肉产量1697吨,增长20.4%。禽蛋产量523吨,增长6.5%;牛奶产量14吨,与上年持平;羊毛产量372吨,增长4.8%;蜂蜜产量33吨,增长3.1%。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0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653吨,增长3%;农村用电量818万千瓦小时;自来水受益村170个;通汽车村175个;通电话村6个。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继续发展。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5339万元,增长21.8%;营业收入4989万元,增长29.3%;利税354万元,增长1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狠抓企业“三改一加强”,进一步提速增效,抓大扶强,放小促活。2003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3621万元,同比增长3.2%;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产值1578万元,同比增长0.4%;实现现价总产值2589万元,增加值1163万元。从所有制形式划分,公有制工业产值完成157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3.6%,同比增长1.5%;非公有制工业产值完成2043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6.4%,同比增长7.1%。从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完成产值639万元,同比增长28.6%,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7.6%;重工业完成产值2982万元。同比下降0.1%,占工业总产值比重82.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白酒2556吨,原煤13200吨,发电量3039万千瓦/时,自来水生产63万吨,锯材20立方米,水泥7980吨,炸药4943吨,砖1687万块,瓦201万片,铁制农具5万件,碳化硅1180吨,硅铁640吨。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596万元,同比增长5.2%;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676万元,同比增长7.2%;实现利税318万元,下降0.2%,其中:实现税金254万元,增长1.2%;利润64万元,下降12.3%;资产贡献率5.82%,同比降低0.1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4.79%,同比上升5.7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0.9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2.48%,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也由上年的30277元/人提高到31951元/人。

全县建筑业生产增加值完成6109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7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8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力度,在强化对上年接转工程的督促、检查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大投资力度,有效地拉动了生产和消费。2003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25810万元,同比增长83%,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8%。从构成情况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8697万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0万元,其他投资完成7043万元;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724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的高速增长不仅改善了我县的基础设施条件,而且带带动了生产和消费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渐明显。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发展平稳。2003年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1046万元,同比增长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