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越西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6 凉山州越西县统计局

2007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州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发展”的总体工作取向,“立足资源,拓展‘两线’、打造‘两极’、开发‘三带’,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战略”布局和“6432”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思路,采取了一系列适合我县的有效措施。全县呈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效益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152775万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速度为13.90%,完成计划的103.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6617元,增长30.74%;第二产业增加值50112万元,增长27.5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046万元,增长15.98%。我县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是37.06:32.80:30.14。

二、农业

2007年,县委、县政府继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努力开发农业生产资源,加大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确保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县粮食稳中略增,粮食总产量为114822吨,比去年增加4245吨,完成计划的101.80%,比上年增长3.84%。

全县四畜出栏达522336头(只),其中:生猪出栏337335头,与上年相比增加25534头,同比增长8.2%;四畜存栏达603979头(只),其中:生猪存栏258694头,与上年相比增加1636头,同比增长0.6%。肉类总产量34804吨,增加2802吨,同比增长8.8%,其中:猪肉产量27621吨,同比增加2073吨,增长8.1%;牛肉产量2116吨,同比增长11.5%;羊肉产量3345吨,比上年增加283吨,同比增长9.2%。

三、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工业继续坚持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铸强、放小促活的原则。进一步提速增效,工业生产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07年,我县工业实现增加值38808万元,同比增长22.43%,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273万元,比上年增加5933万元,同比增长21.7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增加,支柱产业增长强劲。

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720万元,比上年增加10703万元,完成县计划的112.54%同比增长26.57%。

四、国内贸易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产和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消费的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9403万元,增长14.15%,完成计划的101.80%。

分城乡看,农村总量大于县城总量。

分行业看,餐饮业增幅明显高于批发零售贸易业。

分经济类型看,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所占比重增大。

五、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2007年末,公路运输部门继续开展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活动,运输市场进一步规范,营运性旅客周转量和营运性货物周转量均有增加。

2007年全县公路客运周转量为5382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4601万吨公里。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086公里,比上年增加569公里。

六、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1334万元,增加2454万元,完成计划的116.03%,同比增长27.6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22万元,增加1523万元,同比增长26.72%。

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212万元,同比增长17.54%。各项贷款余额25647万元,同比增长6.76%。

七、人口

2007年我县全年出生人口4979人,死亡人口1406人,年末总人口294525人,其中:男151751人,女142774人。彝族人口212129人,占总人口的72.02%。

八、人民生活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8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由2006年的10150人增加到10650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765元,比上年增加1352元,完成州任务目标的104.17%,同比增长18.24%。2007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594人。

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完善,2007年我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达218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365人,同比增长1.73%。

九、教育文化事业

2007年全县小学学校数171所,在校学生总数36520人,其中:女生16135人。专任教师总数1409人。普通中学10所,在校学生总数11246人,其中:女生4640人。专任教师58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3%。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越西县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