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南江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巴中市南江县统计局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2年全县保费收入1475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已决赔款560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650万元,人身保险收入748万元,财产保险赔款361万元,人身保险结付金额201万元。

七、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

科技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日益增多。加强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实施科技信息工程,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年末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124人,全年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0项,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值近7.2亿元,引进新技术12项,全县建立县属科研机构3个,区乡建立了科普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培训体系,民营科技实体发展到18家,科技实力进一步加强。

各类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协调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进展顺利。2002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549所,在校学生12.2万人,教职工4714人,其中专职教师4085人。基础教育在大力加强教育质量的同时,继续狠抓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县现有小学校509所,小学在校学生71296人,比上年下降1.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4.1%,普通中学校36所,在校学生35505人,比上年增长23.8%。幼儿教育进一步得到重视,全县有幼儿园(所)16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所,社会力量办15所,在园幼儿13044人,比上年增长29.6%。2002年,我县输送到各类大中专学校的的学生1002人,其中:大专以上900人,中专和中师102人。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我县有专业艺术团体1个,全县有图书馆(站)72个,到乡广播站73个,嗽叭入户率68.5%,广播覆盖率82.1%。有线电视台82个,开路差转台55个,家用单收站161个,覆盖73个乡镇,电视覆盖率达97.1%,在文学、绘画、书法等方面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送文化下乡活动蓬勃开展。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卫生工作重点抓好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卫生法制建设、行风建设等工作,取得较大进展。2002年我县有卫生机构102个,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302人,每万人拥有医生21.3人,全县有病床床位709张,全年门诊治疗病人21.2万人次,住院治疗5.3万人次,好转治愈率达85.7%,死亡率0.2%。防疫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2002年,我县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使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挑战杯”男子蓝球赛和龙舟大赛。全年举办各种体育运动会20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5800人次,100%的在校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工作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表彰。

九、人口与就业

计划生育政策稳定,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显著成效。2002年,我县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条例的宣传和计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计划生育率达92.5%。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05‰,死亡率为4.04‰,自然增长率6.6‰。年末全县总人口61.98万人,比上年增长0.3%,增加1400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7.97万人,比上年增长2.6%。

职工的社会保障取得较大发展。2002年,全县有4376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社会统筹,8072名城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大病医疗统筹、工伤生育保险。全年支付离退休金2522万元,支付了大病医疗保险429万元,支付工伤保险32万元,为生育职工拨付生育保险基金21万元,对南江社会经济的稳定起了重要性作用。

十、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环境质量有所好转。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元,比上年增加121元,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355元,比上年增加122元,其中:食品消费性支出855元,比上年增加1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9元,比去年增加150元,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2002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1458万元,增长10.3%,其中:城镇居民储蓄41025万元,比上年增长2.5%,人均储蓄5235元,农村居民储蓄34910万元,比上年增长5.2%,人均储蓄648元。

2002年,我县环境水平有所提高,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全年废气处理率达59.2%,工业废气处理率达65%,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97.9%,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8.5%,三废综合利用产值599万元。

注: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