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万源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事业保持快速发展。2008年,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4169万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531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638万元。 旅游业蓬勃发展。2008年,共接待旅游人数92.09万人次,旅游业实现总收入35408万元,增长11.3%。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稳健运行。2008年,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实现411881万元,比年初增加102265万元。其中,企业存款62033万元,比年初增加11571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90276万元,比年初增加67809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8645万元,比年初增加28371万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16878万元,比年初增加7289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8年,中国人寿和中国人民财产两家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5720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20万元,增长10.6%;人身险保费收入2100万元,增长8.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有新发展。按照“依法治教,科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思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助学政策全面落实,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启动建设10个“留守儿童之家”。2008年,全市财政性教育支出22136万元,比上年增长39.6%。全市拥有各类学校319所,在校学生9206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升学率41.7%,高中升学率67.4%。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效,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项,其中“川产道地中药材种植及有效成分提取产业化开发”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巴山早”被列为全省茶树优良新品种,其选育研究获达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药材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成为四川省第一批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2008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 单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426人,其中,高级职称319人,中级职称2225人。全年财政投入科技经费325万元,比上年增长42.3%。争取科技项目省级立项4项,市级立项6项,县级立项12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完成《蚌鹤舞》、《钱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市文化馆被命名为“全国一级文化馆”。成功组队参加达州市第一届运动会、承办达州市第九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并喜获佳绩,职工篮球赛和拔河赛等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保持四川省体育工作评估优胜市称号,建成农村体育健身工程3个,启动建设10个。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点378个,新开通鹰背、秦河、庙垭、庙子、临河、中坪等6个乡光纤电视。2008年末,全市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0%,有线电视用户66489户,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5.0%。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市中心医院综合门诊部综合楼改扩建完成主体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2008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1个,其中,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5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拥有病床数1318张,全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233人。卫生宣传与疾病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无偿献血、狂犬病防治、疫病防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扎实有效,疾病控制成效显著,计划免疫覆盖率达92.0%。 十、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全市年末总人口600436人,比年初增加1046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7184人,占总人口的16.2%。全市出生人口11969人,人口出生率为10.12‰,死亡人口3211人,死亡率为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7‰。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8年,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达17781元,比上年增长2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4元,比上年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814元,在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3644元,恩格尔系数46.7%;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比上年增长6.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14元,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1315元,恩格尔系数54.8%。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8年,城镇就业状况得到改善,全市新增就业人员2746人,培训城乡劳动力10671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养老、保险保障制度全面推进,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7455人,城市低保人数14320人,农村低保人数34389人,解决绝对贫困人口4800人的温饱问题,集中供养五保老人420人,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数达到41.12万人。经济适用房、廉租住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工建设了第一、二廉租住房和首批经济适用房,首批廉租住房101套已投入使用。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公报中人口数据来自于公安户籍统计报表; 4、公报数与统计年鉴数不一致时以统计年鉴数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