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岳池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既快又好的和谐岳池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全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与困难,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呈现出速度快、质量高、结构优,活力强的格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639353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快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6133万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01422万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231798万元,增长12.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2%、54.2%、33.6%。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构成由去年的32.2:29.5:38.3调整为32.2:31.5:36.3。三次产业中,工业经济是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其中,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50360万元,增长3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1%,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拉动作用增强。2007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19542万元,按可比价增长19.3%,比GDP增速快5.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50%,比上年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6%,拉动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 个0.7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82893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02150万元,增长37.3%,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34499万元,增长14.5%。全县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2023万元,增长45%,对民营经济的贡献率达46.5%,拉动全市民营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7年,我县各级政府组织农民减灾增产,防疫增畜促收;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多种经营、强化畜牧产业、壮大劳务经济为重点,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农村经济出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农村经济总量实现稳定增长,全县农林牧渔业可比价产值272064万元,增5.5%;其中:农业产值117489万元,增6.2%;林业产值2740万元,增3.0%;牧业产值135151万元,增5.1%;渔业产值8218万元,增19.2%;服务业8466万元,增0.6%。 种植业实现恢复性增长。虽然我县局部乡镇遭遇风雹、洪涝、病虫等灾害,但由于减灾措施得力,大力发展晚秋生产(特别是再生稻获得丰收),确保了农业生产的恢复性增产,全年粮食产量52.16万吨,同比增加6.13万吨,增长13.3%。油料产量20456吨,比上年增加1364吨,增长7.1%。蔬菜产量50.02万吨,比上年增加2.38万吨,增长5.0%。 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县委政府继续执行对生猪发展的乡镇、农户,引进良种母猪,规范养殖的大户实行奖励和政策优惠。积极落实保险补贴,让养殖户获得实惠。我县畜牧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势头,畜禽产量增长较快。2007年全县出栏肉猪137.19万头,比上年增加5.46万头,增长4.14%。存栏90.13万头,增加1.21万头,增长13.6%。能繁母猪64293头,增加945头,增长1.5 %。全年肉类总产量 114248吨,增长6.5 %;禽蛋产量 18073 吨,增长11.5%;羊出栏5.6万只,增长16.6 %;家禽出栏 959.2万只,增长11 %;兔出栏 35 万只,增长9.4 %。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成片造林1000公顷,其中,完成退耕还林面积667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9.6%。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324处,投入资金3465万元,完成土石方85.6万立方米。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4.5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2987.5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万千瓦,增长15%;农村用电量10400万千瓦小时。 新农村建设推进有力,2007年我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全县21个重点村(其中市级11个、县级10个)共完成投资7155万元。发展优质水果、蔬菜7945亩,养殖优质生猪5.42万头,种植香菇51.53万袋;新建、整治村级公路56.96公里、便民路71公里、沼气池1009口,打井1695口;建成生态养猪场5个、养兔场4个;新建村级活动室8个、农村警务室8个、村级计生服务站18个、村级医疗站18个、农村文化站16个、文化大院5个、科技文化中心户213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电话入户率达到67%。新农村重点村的大变化、大发展、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在全县农村中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工业发展关键年。全县上下思路明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增长,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时期。 工业经济规模扩大,总量增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户,比去年增加7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6亿元,同比增长46%;完成工业增加值9.85亿元,同比增长31.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45.1%;实现利税总额2.1亿元,其中利润总额758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5.1%和57.4%。 工业贡献持续增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85亿元,占全县GDP 15.4%,比2006年提高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分别比去年提高了9.7和1.7个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工业兴县效果明显。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一是企业规模逐步壮大。2007年,全年新增限上企业7户,限上企业总数达到39户。企业技改扩能成效明显,全年新增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5户,销售收入亿元企业达到9户。二是工业投入增多。2007年县财政对工业的资金投入达到1.53亿元;全年新办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户;技改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121%。财政、金融、企业投入齐头并进,有力地助推工业发展,工业发展势头旺。三是招商成效显著。2007年,全县工业招商实现了较大突破,全年工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3亿元,同比增长13%。 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县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及制造、建材、能源、机械、化工、医药等几大产业,其中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业拥有企业13个,建材企业10个,能源企业4个,机械制造企业4个,化工企业2个、医药企业1个,分别占总数的33.3%、25.6%、10.3%、10.3%、5.1%、2.6%。支柱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全年农副产品加工及制造业、建材两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