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万源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经济文化强市”、“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万源”奋斗目标,认真审视市情,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化解经济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经济总量持速增加,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富民强市步伐明显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 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2.8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4.0%,比上年快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7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5.31亿元,增长25.7%;第三产业增加值11.53亿元,增长11.3%。人均GDP 9191元,增长13.8%。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3.2%、13.2%和13.6%,连续12个季度保持了13%以上的增长,且波动幅度较小。 经济结构继续改善。2007年,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8∶35.0∶29.2调整为37.3∶35.8∶26.9,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3.2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4.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投资13.6亿元,增长23.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5.6%。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十六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16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45人,劳动力转移就业946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22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45%。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723万元,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村乡镇卫生院所全面完成新建和改扩建。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特色种养殖业规模不大,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子还不够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比较明显,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城乡统筹任重道远;市场物价持续上涨,抑制通涨和增加就业的压力大;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7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1283公顷,增长1.0%,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2194公顷,增长2.7%。油料种植面积10803公顷,增长1.08%。蔬菜种植面积7726公顷,增长5.9%。粮食总产量288380吨,增长8.5%,其中稻谷产量76811吨,增长18.9%。油料产量22820吨,增长13.0%;蔬菜产量150233吨,增长2.9%。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一: 品 名计量单位2007年比上年±% 粮食吨2883808.5 #:水稻吨7681118.9 小麦吨6935-11.4 玉米吨6923012.8 豆类吨1193212.3 薯类吨1224661.8 油料吨2282013.0 #:油菜籽吨174657.3 麻类吨 7319.7 烟叶吨10710.3 蔬菜、瓜果类吨1526693.0 药材吨1296732.8 茶叶吨255010.4 水果吨89390.5 畜牧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通过抓龙头、建基地、带大户等措施,大力发展养殖业,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发展。全年出栏肉猪727754头,增长4.1%;肉类总产量81577吨,增长5.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71917吨,增长10.4%。出笼家禽551.4万羽,增长18.4%;禽肉产量9333吨,增长18.7%,禽蛋总产量3754吨,增长7.6%;牛奶总产量43吨,增长2.4%。全年水产品产量2300吨,增长4.5%。主要畜禽产品产量见表二: 品 名计量单位2007年比上年±% 出栏肉猪头数头7377544.1 年末生猪存栏数头5181990.6 年末牛存栏数头1569811.5 年末羊存栏数只1548781.8 肉类总产量吨815775.7 #:猪肉产量吨590204.1 牛肉产量吨82474.7 羊肉产量吨46503.7 禽肉产量吨933318.7 禽蛋产量吨37547.6 牛奶产量吨432.4 水产品产量吨23004.5 农业结构出现新变化。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64825万元,增长7.5%。其中:种植业产值109342万元,增长6.8%;林业产值13254万元,增长9.9%;畜牧业产值134403万元,增长7.9%;渔业产值2361万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465万元,增长7.4%。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水利投入资金1157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098处,治理小型病险水库3座。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4.5万千瓦。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1733”示范工程,全市农村投资3581万元,启动建设25个新农村示范村、1个示范镇和2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3个“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建农村沼气池2600口;建成通乡油(水泥)路78.2公里,通村公路110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势明显。立足资源和产业比较优势,坚持以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特色工业拉动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业支撑特色工业,大力实施生态工业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做大做强建材、农产品加工、冶金、轻化工、能源五大支柱产业,努力把万源打造成川东北铁合金基地、天然富硒茶都、天然中草药饮片加工基地、绿色建材基地,全面推动万源工业跨越式发展。2007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2.09亿元,增长29.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8%,拉动经济增长8.0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比上年增加9家,实现总产值26.43亿元,增长60.1%;实现工业增加值10.17亿元,增长32.9%。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三: 主要产品产量计量单位2007年比上年±% 原 煤吨105542177.5 水 泥吨115396129.5 发电量万千瓦小时48647.2 胶 鞋万双77.5-32.1 苎麻纱吨93224.5 铁合金吨5164973.3 植物油吨72944.0 焦 炭吨62946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