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高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6 宜宾市高县统计局

高县统计局

2008年3月25日

2007年是“十一五”计划的递进之年,是实现高县在全市率先崛起的最后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府的领导和带领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发展步伐,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县战略,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659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增长速度比去年高0.2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69元,增长2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787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1518万元,增长29.9%;第三产业增加值79622万元,增长10.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82%、58.74%、11.44%,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1.29、14.05、2.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和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尤其工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突出。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8.33:47.23:24.44调整为28.64:49.60:21.76,第一产业同比上涨0.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68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继续稳步发展,民营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1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5.2%。

价格总水平高位运行。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涨幅较上年上升2.9个百分点。从其中的八大类消费来看,呈七增一减,除衣着外,其余七大类都呈上升趋势。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上涨12.1%、2.2%、1.3%、1.0%、0.2%、3.5%、1.9%,食品的上涨是拉动2007年物价上涨的最主要、最直接因素,拉动物价上涨2.1个百分点。同时,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3%。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43%。全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5%。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调整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发展逐年下滑,农业生产形式不容乐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工业企业规模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能源紧缺和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企业做强做大制约严重;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一柄双刃剑。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4207公顷,其中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504公顷,比上年增加108公顷,增加0.24%,所占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作物面积3680公顷,减少99公顷,降低2.62%;茶园面积3912公顷,同比增长11.55%;果园面积1512公顷,同比增长25.79%;药材面积24公顷,增长41.18%;蔬菜、瓜果类作物面积3373公顷,比去年增加73公顷;饲料作物1263公顷,增加23公顷,增长1.85%。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品质不断提高。全县优质水稻面积10667公顷,比上年持平;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大幅上升,达到7334公顷,优质玉米面积2933公顷,比上年基本持平,优质大豆面积30公顷,比上年持平。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总产量250148吨,比上年增长1.78%;甘蔗产量8387吨,比上年持平;茶叶产量3478吨,同比增长6.75%;烟叶产量129吨,增长2.38%;油菜籽产量1360吨,增长0.52%;麻类作物产量6吨;水果产量7890吨,增长5.91%;蔬菜产量118880吨,增长7.93%;药材产量350吨,比上年持平。

畜牧业较快发展,水产品产量增多。全年出栏肉猪612200头,增加41750头,增长7.3%,羊出栏44700头,增长3.9%,家禽出栏730万只,增长5.5%。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结构有所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65916吨,增加4306吨,增长7.0%。其中,猪肉产量52037吨,增加3549吨,增长7.3%。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略有上升,由上年78.7%上升到78.9%,增长0.2个百分点。禽蛋产量3810吨,增长5.7%;牛奶产量95吨,比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3892吨,增长5.42%。

环境资源继续优化。2006年末全县森林面积40672公顷,增长5.2%,森林覆盖率达到39.6%,比上年上升6.9个百分点,造林333公顷。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0593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05万千瓦;农村用电量6225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继续保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保持了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在工业经济效益考核中获全市第一名。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4578万元,增长2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5.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7943万元,增长59.2%。工业总产值实现363508万元,增长71.22%,其中轻工业产值148741万元,增长69.83%,重工业产值214766万元,增长72.21%;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产值36180万元,增长256.84%,股份制企业264999万元,增长63.15%,其它经济类型企业145396万元,增长40.7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57550万元,增长68.2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势喜人,其中原煤231.0万吨,增长11.47%,发电量20636万千瓦小时,增长6.28%,白酒22281吨,增长25.87%,机制纸26426吨,增长50.30%,水泥35.2万吨,增长43.91%,丝765吨,增长53.92%,电石158490吨,增长27.67%,精甲醇73908吨,增长62.76%。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7个工业企业达到国家中型企业规模。4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盈利,实现净利润39063万元,增长65.9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净利润3702万元,增长335.43%,私营企业实现净利润26914万元,增长54.7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创新高,达到318.82点,比上年提高60.69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56.42%,比上年提高12.4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1.81%,比上年下降2.4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34次,比上年加快0.6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2.52%,比上年上升0.35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税60642万元,增长60.10%。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折合标煤563437吨,万元产值综合能耗1.55吨/万元,同比下降20.52%,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4.03吨/万元,同比下降6.37%,GDP综合能耗1.54吨/万元,同比下降4.4%。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492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84.0%。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57.2%,同比提高26.8%。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县拥有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企业7个。建筑业总产值26860万元,增长48.2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7718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0887平方米。房地产开发企业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