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阆中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南充市阆中市统计局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2005年2006年±%

鲜冻畜肉吨136985116806-14.7

纱吨518010704106.6

中成药吨2009559684197

丝吨263714171.5

丝织品万米17701063-39.9

合成氨吨151337765-48.7

地毯平方米1103108577900-47.6

保宁醋吨193722829146

发电量万度431136146738.5

自来水万吨4474551.8

天然气万立方米37152889-22.2

建筑业加快发展。建筑业不断规范建筑市场,强化行业管理,建筑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工程质量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3445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全年各种经济类型的施工企业年末施工面积90.58万平方米,本年新开工面积40.77万平方米,实行招投标承包面积达22.3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9.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9%。其中,住宅面积达44.37万平方米,增长1.2倍。全年施工企业创利税总额7301万元,同比增长0.3%。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紧紧围绕“产业培育”这个中心,牢固树立“产业是支撑,项目是载体”的理念,切实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注重调整投资结构、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固定资产投资在高平台上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91996万元,比上年上升23.2%,在全部投资额中,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81001万元,上升32.9%,更新改造投资37279万元,上升27.6%,房地产开发投资18918万元,下降36.0%,其他投资38473万元,上升22.4%,农户投资16325万元,上升53.3%;分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18672万元;第二产业投资41891万元;第三产业投资231433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59931万元,房地产业投资24640万元,其他行业投资132873万元。 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稳步发展,投资结构得到优化。

四、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39668万人公里,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34890万人公里;完成货物周转量4509万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4230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网络结构和服务方式按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全年邮电部门业务总量达19354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51万元,增长35.4%,电信业务总量17103万元,增长27.0%。年末城市市内电话用户达52323户,增长35.0%,农村电话用户83627户,增长12.5%,移动电话用户近14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15.8部/百人,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28.0部/百人。全市乡镇光缆通信网覆盖率达100%,开通了政府网站,宽带网已步入平常百姓家。

五、国内贸易

在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环境改善、消费升级加速和旅游假日经济的带动下,我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需求活力;连锁、特许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效应凸现,成为最具成长性、最具活力的市场经营业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410万元,比上年上升17.4%。从城乡市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111603万元,上升20.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77807万元,增长13.3%,慢于城市增幅7.1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零售额31330万元,增长5.2%;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达158080万元,增长20.1%,占零售市场的份额达83.5%,尤其是个体经济占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和占整个零售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93.8%和78.3%,成为我市商贸流通的中坚力量。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2709万元,比上年上升20.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0079万元,比上升11.1%,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餐饮、通讯、住房、教育、旅游等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要拉动力量。

六、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加快服务创新,市场竞争能力得到加强,各项存贷款业务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05204万元,比年初净增64784万元,增长14.7%,增幅同比减缓2.7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215437万元,比年初减少8688万元,下降3.9%,其中,国家银行贷款余额为90365万元,下降8.5%,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25072万元,下降0.2%。全年全市金融机构货币净投放9369万元,同比下降67.5%。

保险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039万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27万元,下降10.7%,人身险保费收入5112万元,上升52.0%。全年赔款给付支出6371万元,增长3.3倍,其中,财产险赔款2023万元,增长68.3%,人身险给付4348万元,增长14.7倍。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工作加强了科普宣传、工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推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换,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提高。2006年,我市强力引资包装项目,争取到位资金118万元,以科技攻关促企业技术创新,获科技开发资金70万元,并申报了营养液和输液架等5项发明专利;实施科技兴农项目23个,获直接经济效益6250万元,着力打造了江南奎星村、石子洞子口村、飞凤桥亭村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优质新品种120个,现已形成规模效益,成为阆中科技发展的样板和亮点。

教育工作狠抓控辍保学,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围绕提升全民素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2006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677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1201人,小学在校学生56018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0%。全年输送到大专院校学生3025人。成人教育继续加强,年内参加成人高考435人,参加自学考试人员762人,当年获自考大专学历54人。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完成了张飞庙修缮工作和永安寺、五龙庙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得到落实。积极整合广电资源,广电网络质量进一步提升。截止2006年末,全市46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499个村(居)民委员会开通了有线电视,城市有线电视节目增加到42套,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14万户,当年发展0.7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古城阆中》全年出版65期,免费刊行40万份。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不断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卫生项目建设、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成效显著,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2006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80个,床位1576张,卫生技术人员1705人,其中,医生814人。农村乡镇卫生院71个,床位718张,卫生技术人员771人。农村医疗点达584个,乡镇医生和卫生人员7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