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阆中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南充市阆中市统计局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2005年2004年±%

鲜冻畜肉吨 136985 9142649.8

纱吨  5383  5888-8.6

布万米   1015  1646-38.3

丝吨   267   369 -27.6

丝织品万米   765   391 95.7

合成氨吨 15824 17250 -8.3

地毯平方米551554439542 25.5

保宁醋吨 23425 19124  22.5

发电量万度  5377  51424.6

自来水万吨   447   428 4.4

天然气万立方米  3715  3937 -5.6

建筑业加快发展。建筑业不断规范建筑市场,强化行业管理,建筑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工程质量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0594万元,比上年增长8.2%,全年各种经济类型的施工企业年末施工面积86.35万平方米,本年新开工面积46.16万平方米,实行招投标承包面积达28.0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8.3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2%。其中,住宅面积达20.41万平方米,下降34.0%。年末施工企业亏损面为7.1%,同比缩小6.2个百分点,全年创利税总额7276万元,同比增长37.4%。

三、固定资产投资

政府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带发展,项目带动的成效进一步显现,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自主投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在高平台上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51540万元,比上年上升24.0%,在全部投资额中,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36208万元,上升15.2%,更新改造投资29207万元,上升36.6%,房地产开发投资29564万元,上升59.6%,其他投资4500万元,上升25.6%;在全部投资额中,城镇集体完成投资3405万元,增长5.2倍,城镇私人完成投资14484万元,下降5.1%,私营投资579万元,下降24.9%,农户非农户投资37577万元,增长45.3%;分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41212万元,上升30.4%;第二产业投资54005万元,增长5.6%;第三产业投资156323万元,增长16.0%,其中商业、运输、邮电业投资28578万元,下降13.7%,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58253万元,上升13.6%,住宅建设投资33485万元,下降19.3%。 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开发总量保持较高水平,住宅品质继续提升,中高档楼盘不断涌现,投资结构得到优化。

四、运输邮电业

交通建设继续加快,公路、航道网络不断强化,综合运输能力得到提高。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37731万人公里,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37208万人公里;完成货物周转量7207万吨公里,其中水运货物周转量3152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网络结构和服务方式按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全年邮电部门业务总量达11233万元,比上年增长51.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60万元,增长13.9%,电信业务总量9573万元,增长61.1%。年末城市市内电话用户达38758户,增长5.6%,农村电话用户74357户,增长35.2%,移动电话用户131370户,全市电话普及率13.2部/百人,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21.2部/百人。全市乡镇光缆通信网覆盖率达100%,开通了政府网站,宽带网已步入平常百姓家。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呈现新活力。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环境的改善,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市场消费持续走高,农村市场转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连锁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效应凸现,成为最具成长性、最具活力的市场经营业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90万元,比上年上升16.4%。从城乡市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92700万元,上升14.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68690万元,增长19.0%,快于城市增幅4.4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零售额29794万元,增长21.3%;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达131596万元,增长15.3%,其占整个零售市场的份额达81.5%,尤其是个体经济占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和占整个零售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93.5%和76.2%,成为我市商贸流通的中坚力量。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2155万元,比上年上升1.0%,餐饮业零售额54099万元,比上升62.2%,旅游经济、假日经济的强劲走势带动了餐饮业、住宿业、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繁荣兴旺,特色化、个性化经营成为商家争相促销的手段。

六、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各项业务稳定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40420万元,比年初净增65307万元,增长17.4%,增幅同比减缓0.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224125万元,比年初增加3106万元,上升1.4%,其中,国家银行贷款余额为98755万元,下降6.4%,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25370万元,增长8.6%。全年全市金融机构货币净投放28844万元,同比下降21.6%。

保险事业服务创新,市场规模扩大。全年保费收入5521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7万元,上升19.8%,人身险保费收入3364万元,下降4.0%。全年赔款给付支出1479万元,上升3.2%,其中,财产险赔款1202万元,增长2.0%,人身险给付277万元,下降9.1%。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工作加强了科普宣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推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换,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2005年,科技兴农方面,着力引进推广良种小麦、超级水稻、PIC、LY母猪等农畜优新品种和无公害生姜高效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增强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实施科技兴农项目18项,获直接经济效益6540万元,创社会产值1.06亿元;科技兴工方面,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同大专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向科技型转换,银河地毯股份有限公司和阆州醋业公司技术创新成效显著,产品附加值增高,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强化质量监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5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506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8923人,小学在校学生53994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0%。全年输送到大专院校学生3388人。成人教育继续加强,年内参加成人高考549人,参加自学考试人员966人,当年获自考大专学历68人。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文化、卫生和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