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隆昌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内江市隆昌县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城乡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国“万村千乡商贸市场”试点工程扎实推进,建成配送中心(站)4个,农家店8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9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县的零售额64870万元,增长14.6%,县以下的零售额97027万元,增长14.1%。按行业分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122280万元,增长15.4%,住宿和餐饮业36408万元,增长22.6%,其他零售额3209万元,同比下降45.6%;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主导,实现零售总额15.29亿元,增长15.5%,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4.4%。

对外贸易增幅加快。2005年,实现外贸出口创汇1273万美元,同比增长78.76%;全县新批获权企业11户,实际利用外资160万美元,外派劳务414人;进口总额为72万美元,同比增长100.0%。

七、财政、金融

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3120万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29万元,同比增长12.0%。其中,纳入市上增长考核税收完成4993万元,同比增长18.5%;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7777万元,同比增长14.2%。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实现各项存款余额49.3亿元,比年初增长18.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48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实现各项贷款余额16.95亿元,剔除剥离因素,比年初增长2.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组织实施县以上各类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3项,星火计划10项,列入市以上项目9项。其中,隆昌DLY商品猪规模化养殖技术开发列为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全年共申请国家专利18件,对接科技人才1146人,对接外智项目12项。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幼儿园)180所,在校学生94208人,教职工6010人,其中专任教师5259人。有小学136所,招生7780人,在校学生48143人,专任教师2537人,7—12岁正常儿童入学率达99.98%,小学辍学率0.4%;全县有普通中学36所,招生12283人,在校学生41492人,专人教师2386人,13-15周岁正常少年入学率98.63%,初中升学率达65.9%,初中辍学率2.61%;本科以上上线1617人,高中升学率为76.9%;精选了18名优秀教师到对口茂县支教;中小学危房改造10536平方米;“1+1助学”资助贫困学生2000余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艺创作再上新台阶。全年共创作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品等作品220余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成功举办了“金鹅腾飞”图片展、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先锋颂”等大型文艺活动,放映爱教片1402场,图书馆接待读者59734人次,书刊流动77428册次。全县有影剧院1个,文化馆(站)19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59415册;开展了对石牌坊的修缮保护工作,隆昌被中国乡土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古牌坊之乡”。

广播电视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鹅江话题》、《欢乐今宵》、《人物》、《美丽隆昌我的家》等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乡镇广播电视站18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全年新发展光纤用户3000户,CATV终端用户5045户。

卫生工作狠抓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监督、检查和落实等工作。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妇幼保健工作,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次序。全县有医院、卫生院24个,床位1231张,卫生技术人员1154人,其中医生512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卫生防疫人员57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47个,村卫生站361个,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0‰,婴儿死亡率6.1‰: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46852人,参保率达90.02%。

认真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巩固全国体育先进县成果。全县共举办体育比赛20余场次,成功举办了“隆昌县‘信用社’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德国国家队、波兰国家队、四川省队、成都市队);在全省中小学田径比赛中,隆昌获3金2银,1人打破男子400米省纪录;在全省“金武童杯”武术比赛中,隆昌获金牌20枚,银牌16枚,铜牌12枚的优异成绩。

十、市政建设与环境保护

市政建设突出打造“西部青石文化城”,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中心。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8亿元,新建城市道路面积4.52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66万平方米;完成了光荣街、祥云路、白塔路等1.2万平方米青石路面铺装工程。完成龙锦家园、法院办公大楼、火车站等一批青石装修项目;完成了339米古驿道和3座古牌坊的修缮工作;重点工程污水处理厂已累计完成投资2650万元;新铺设高压供气主管1.35公里,供气量738万立方米,天然气一户一表新户5812户;安装Dg100米以上供水主管1850米,供水量510万吨。城区重点房地产项目乾亨生态园、油建片区旧城改造、云丰苑、龙锦家园、元亨新村等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开展了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环保工作狠抓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小流域污染、建设项目、城市环保等综合治理工作。2005年,共投入资金557万元,完成省、市、县控企业污染治理10家,河段清淤2公里,水葫芦打捞面积71万平方米,加强了场镇饮用水源保护,查处了违法排污企业17家,执行“三同时”项目4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总体保持全市领先水平。2005年,全县人口出生率8.87‰,死亡率5.16‰,自然增长率3.71‰,计划生育率为92.01%。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基地44个,帮扶户6733户;据公安部门年报统计,年末全县户籍人口76.28万人,比上年减少0.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73万人,非农业人口16.55万人。常住人口690035人。

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据县地方经济调查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090元,比上年增加1069元,增长21.3%,城镇恩格尔系数40.8%,城镇基尼系数0.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8元,比上年增加300元,增长11.1%,农村恩格尔系数53.23%,农村基尼系数0.248。

城镇职工人数增加,工资水平有所提高。2005年末,全县共有在岗职工42690人,比上年增长0.5%,职工工资总额43107万元,增长10.3%;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10224元,增长9.5%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57034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22119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热数12734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76人,农村传统救济568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