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隆昌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是执行“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川东第一县”目标,强化经济中心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和执行意识,突出抓好“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旅游新县、招商引资、交通建设”工作重点,团结奋斗,负重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县国民经济继续呈现出持续、平稳和健康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量平稳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紧紧抓住了“川渝经济合作”这一契机,以打造“川东第一县”为总揽,初步形成了以构筑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和谐隆昌。据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6亿元,增长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55亿元,增长18.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4亿元,增长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2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33:42.38:34.29调整为22.01:44.98:33.01,产业结构继续保持了:“二三一”的经济结构模式。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机械汽配、食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支撑能力和带头人作用的民营骨干企业。2005年,全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3.90亿元,同比增长14.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运行质量还不高,产业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资金、能源等因素依然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偏小,后劲不大;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繁重。 二、农业 农业产业化带头作用不断增强,实现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推进。落实了粮食直补、停征农业税等各项惠农政策,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7亿元,增长8.7%,实现增加值9.57亿元,增长6.4%。农、林、牧、渔业结构由53.64:0.78:41.34:4.25调整为41.8:1.2:52.3:4.7;种养业结构由42.4:57.6调整为40.0:60.0;粮经结构由64.5:35.55变为64.3:35.7。 林业工作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以退耕还林工程和天保公益林建设为重点,以发展麻竹、柠檬、桑树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林业。全县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10000亩,封山育林5000亩,人工育林5000亩,古宇湖区域绿化280亩,四旁植树80万株,林业新育苗20亩。实现林业增加值1176万元,同比增长4.8%。 畜牧业以打造“全国水禽基地”为契机,大力推进生猪和水禽产业化发展,有效阻击了猪链球菌和禽流感,成功实现了猪链球菌病例“零感染”、“零报告”。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46亿元,增长19.7%,实现增加值4.36亿元,同比增长6.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结合打造“西部汽配基地”这一契机,着力培育汽配、食品、纺织三大支柱产业,加大工业技改投入,推进资源整合,工业经济呈现速效并进的良好运行态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56.17亿元,增加值16.29亿元,增长23.9%,占GDP的37.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4%。 规模工业由72户发展到2005年末的82户,实现总产值36.26亿元,增长35.4%,实现增加值10.86亿元,增长31.8%,增幅比全市高5.1个百分点;实现汽配业产值8.86亿远,占规模工业的24.4%,比上年高7.2个百分点,实现汽配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22.4%。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2.7%,比上年高57.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1.31%,比上年下降0.2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39万元/人,比上年高1.7万元/人;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6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1吨标准煤;产品销售收入35.51亿元,增长40.9%;利润总额11768万元,增长67.0%;利税总额19390万元,增长45.8%。亏损企业亏损额由上年的1684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311万元,下降81.5%。 建筑业生产呈下降趋势。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4个,实现产值6.90亿元,同比下降21.1%,增加值3.25亿元,下降5.8%。实现利润总额1439万元,同比下降6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0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4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1106万元,同比增长35.2%;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5204万元,同比增长64.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264万元,同比下降4.6%;其他投资831万元,下降67.0%。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了新加坡安利兴公司投资2.5亿元的生物发电、捷那环保产业(集团)公司投资1.8亿元的燃料乙醇等大中型项目落户隆昌。2005年,全县新签约引资项目47个,实际到位资金6.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86%,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45.5%。其中工业生产性项目25个,实际到位资金3.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3%。 五、交通建设和邮电通讯 2005年,是“交通五年攻坚战”的第一年,全县交通建设项目17个,累计完成投资3622.2万元,新改建村道155.9公里,建设标美路20公里,新建桥梁1座,整治危桥3座/95.1米,油路罩面27091平方米。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自荣路完成投资1095万元,已完成路基24公里,付界路已投资450万元,工程进展顺利。年末,全县通车里程35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7公里,高速公路44公里,实现省道好路率83.7%,综合值86.3,县道好路率73.4%,综合值75.0。 运输业发展平缓,营运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县有6家运输企业评为A级、1家评为B级企业,新投放营运线路3条。全年完成公里客运周转量40950万人公里,下降7.8%,公里货运周转量15187万吨公里,增长3.9%。 邮电通讯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末,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428万元,增长34.1%,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1763万元,增长6.8%。2005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8660户,增长21.1%,其中住宅电话82497户增长19.0%,电话普及率达到30.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7272户,增长13.4%,普及率达11.4%;国际互联网用户13682户,增长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