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井研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我县“十一五”计划开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推进“项目年”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7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836万元,增长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4%;第二产业增加值81154万元,比上年增长23.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第三产业增加值5271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表现在: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40.2:36.3:23.5。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14297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4403万元,林业产值1934万元,牧业产值83741万元,渔业产值11712万元。 全年粮食产量200081吨,比上年减产4.78%;油菜产量3818吨,增8.87%;水果产量18250吨。 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出栏生猪687100头,比上年增1.0%。肉类产量74563吨,比上年增长7.7%,其中禽肉产量13627吨。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跻身全省水产十强县。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380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发展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90815万元,同比增长3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534万元,同比增长29.67%,实现利税总额10337万元,同比增长70.38%。 全年资质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20308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强力推进“项目年”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4910万元,比上年增长55.43%,其中,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6562万元,同比增长41.74%。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1020万元,增长16.09%。 外贸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实现出口1988万美元,同比增长37.8%。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广播电视业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乐井快速通道建成通车。交通运输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公路客运周转量8317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4094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稳步发展,村通固定电话率达100%。 广播电视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持续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稳步提高。积极探索无限数字广播电视新技术。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76万元,同比增长16.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1940万元,同比增长26.01%。 金融良好运行。12月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7372万元,比年初增长14.15%,各项贷款余额103723万元,同比增长17.04%。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继续加大科技支农力度,积极争取科技立项。全年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2项,获得国家、省、市项目支持资金215万元,其中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项,获得国家科技项目支持资金125万元;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全县1969人参加高考,参考万人比达64.67;全县本科上线637人(含艺体生)。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一费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春秋两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共有79780人次免交杂费,总额达840万元;有3207名贫困家庭学生享受了免费教科书,免费总额37万元。 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充分发挥职中培训基地和各乡镇农技校的作用,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培训、城镇下岗职工培训和农村新技术推广培训。 九、文化、体育、旅游和卫生事业 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继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积极规划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旅游业。 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完成6个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购置设备20余台件。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全县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工作用房达到54295平方米,开放病床达591个,拥有大中型医疗设备270余台件(10万元以上设备32台),人民群众就医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优免扶”政策,持续保持人口低增长。2006年年末总人口413560人,其中男性212990人,女性200570人。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生活质量持续改善。2006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1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92元,比上年增加224元,增长7.1%。 社会保险扩面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事业体系日臻完善。扎实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面启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新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20人,新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10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