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苍溪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广元市苍溪县统计局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交通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0.66亿元,比上年增长6.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改善,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181万吨,货运周转量1280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345万人,客运周转量15200万人公里;国、省道好路率达到85%,综合值76.6,县道好路率达到75%,综合值76。完成水运货运量13万吨,水运货运周转量1530万吨公里,水运客运量8万人,水运客运周转量13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0.64亿元,比上年增长87.3%,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23万门,城乡电话普及率大大提高,全县拥有固定电话5.18万部,比上年增加1.24万部,其中:城镇电话2.16万部,净增加0.58万部;农村固定电话3.02万部,净增加0.66万部。县城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49.9部,农村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16.4部。全县拥有移动电话3.04万部,净增加1.17万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1.5部。电脑已用于现代化办公、娱乐,进入百姓家庭,已有1004户注册了国际互联网,有128户安装了ADSL宽带网。

六、国内贸易业

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亿元,增长5.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3亿元,增长4.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0.71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集体经济0.62亿元,增长7.7%;个体私营经济2.98亿元,增长5.6%;股份制经济0.34亿元,下降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4.05亿元,增长2.1%,餐饮业零售额0.55亿元,增长25.5%。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全年商品成交额达到3.16亿元,增长12.8%。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实现财政总收入1.18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0.75亿元,基金收入0.10亿元,上划中央收入0.20亿元,上划省级收入0.13亿元;财政支出2.86亿元,当年实现了收支平衡。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稳定增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8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长14.7%。各项贷款余额16.14亿元,比年初增长10.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72亿元,增长6.7%;中长期贷款余额3.11亿元,增长16.4%。国家银行现金收入5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现金支出55.25亿元,增长15.7%。全年净投放贷币2.14亿元,增长45.14%。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0.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财产险收入0.22亿元,增长46.4%,寿险收入0.05亿元,下降8.6%。全年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额0.09亿元,增长36.6%,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06亿元,增长69.5%,寿险赔付额0.03亿元,增长2.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继续深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明显增强。全县有在校学生12.8万人,有教职工6262人,专任教师5814人。向大专院校输送新生1961人,增长23.5%;上线率达69.1%,提高6.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全市第一位。基础教育继续加强,“两基”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完成小学生招生10465人,普通中学招生16693人;小学在校学生65172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6063人。初等义务教育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9.97%、99.88%和99.97%。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7.1%、94.8%和99.7%,保持和超过了省定标准。成人教育稳定发展,扫盲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收学生2143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共2972人次,毕业学生136人。培训青壮年农民近8万人次。农村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3%以下,脱盲学员巩固率保持在96%。乡镇成人学校办学面达100%,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达91%。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年新、扩、改建校舍1.95万多平方米。新增电化教育、实验教学、音、体、美、图、劳、工等各类设备价值658万元,投入电化、计算机教育设备460万元。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广泛得到应用,有107所学校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26所学校建有闭路电视网,7所学校建有多媒体教育,99.10%的学校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全县已安装计算机3200台。

认真组织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传播实用技术和科技信息。完善科技管理网络,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承包,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引进、推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继续增强。2002年,组织实施“三万亩红心猕猴桃科技示范基地”和“国家中药材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优质川明参种植科技示范区”建设,狠抓了“十、百、千、万”工程。全县签订技术承包合同20项。

九、文化和卫生

文化广播事业进一步发展。庭院文化建设稳步推进,文艺创作继续繁荣。100%的乡(镇)实施了小康文化建设;有小康文化户达到27%;有40余件文艺作品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创编演出的老人集体舞、青年集体舞和双人舞获得市“永隆怀”舞蹈大赛作品表演一等奖和二等奖。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提高。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积极推进有线电视入户。有125个村新建有线电视,425个村纳入统一规范管理;74个村按750兆标准实施了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旧网改造;新增城乡有线电视用户22086户,57.6%的村和31.6%的农户通了有线电视。架设光缆皮长459.6公里,芯长4939公里,联网52个乡镇,有20个乡镇开通31套光纤节目。新增有线电视节目6套。全年完成广播电视自办节目组稿9123件;摄制各类电视专题片15部。完成电视转播时间22.98万小时;电台播出时间6566小时。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卫生机构102个,床位1300张,卫生技术人员1550人。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有12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乡镇卫生院乙等标准;住院病人治愈好转率达90%以上;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达93%以上。全县本年度乙丙类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为109.3/10万,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达95.24%。甲状腺肿大率下降了9.1个百分点。灭疟后管工作不断加强,完成了1457例“四热”病人疟原虫镜检任务。全县产妇新法接生率达99.8%,孕妇死亡率为72/10万,婴儿死亡率为15.9‰,分别控制在150/10万和4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