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青川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规范客货运输市场,加强运输安全管理。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113万人次,货运量完成91万吨。客运周转量766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货运周转量10629万吨公里,增长7%。年末机动车达442辆。 邮政、通讯服务面继续扩展。全年邮政和信息传输业务收入4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03万元,信息传输业务收入3697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9889户。其中市话用户7100户,农话用户22789户。小灵通用户数达到4308户,移动用户数达到49308户,全县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33.8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957户。 旅游业突破性发展。全年旅游入境人数52.6万人,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外国人150人;过夜人数38.5万人,比上年增加16.8万人;旅游收入2.1亿元,增长133%。乡村旅游建设速度加快,新发展农家乐50家。成立了四川唐家河生态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了以山歌、牛歌、薅草锣鼓、民间故事和民俗风情为主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秩序良好,前景广阔。 六、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消费网络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物流业不断发展,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加大,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商品购销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747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1123万元,下降22.4%;集体经济零售额86万元,下降14.9%;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31149万元,增长17.2%;股份制及其它经济零售额3389万元,增长15.9%。分地区看,县级零售额16480万元,增长13.6%;县以下零售额19267万元,增长16.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6181万元,增长14.6%;住宿餐饮业6296万元,增长17.9%;其他行业3270万元,增长13.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税收入稳定提高。以财税增收为核心,切实加强收入征管,严格控制支出。财政总收入实现40463万元,财政总支出实现40157万元。三级财政收入达到3856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9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5.6%。国税收入1730万元,增长12.8%;地税收入1728万元,增长25%。全额预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超64元补贴、75元地方补贴、95元津贴全部兑现,保证了国家工作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和重点建设支出。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继续优化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95012万元,比年初增加15671万元,增长1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2483万元,增长21.1%;企业存款7157万元,增长59%;财政存款66万元,下降89.9%;机关、团体、部队存款12304万元,增长38.3%;农业存款3002万元,下降44.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62135万元,比年初增长11.2%,其中短期贷款48668万元,增长15.1%;中长期贷款13467万元,下降1%。短期贷款中商业贷款增长7071万元,增长6.2%,农业贷款增长16.7%、乡镇企业贷款下降41.5%。 保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承保各类资产总额15.5亿元,增长36%;保费收入841万元;赔款及各类给付金608万元。 八、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按照“一个中心,深化两项改革,加强三项建设,狠抓四个重点”的思路努力抓好全县教育工作,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实施,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8所1113个班,在校学生40538人,教职工人数3434人,其中专任教师2432人。年末高中在校学生2940人,职高在校学生数1118人,初中在校学生10502人,小学在校学生23049人。年末全县有幼儿园9所,城乡在园幼儿2929人。其中:私立幼儿园(班)5所,在园(班)幼儿456人。全年普通中学共输送本、专科生611人,比上年增加52人;输送中师、中专生165人;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在县内录取成人本、专科生155人。全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数186人,23人获得自考毕业证书。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农村经济服务为宗旨,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狠抓科技及园区基地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强化科技宣传、科普及培训工作,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年共编印科技信息简报20期,发放科技资料10000余份,培育科技明白人1.1万人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广播电视事业长足发展。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桥梁喉舌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大力发展光纤网络建设,以“村村通”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全年安全优质转播中央台、四川台等4套广播节目和35套电视节目,组织广播电视稿件6020件,制作电视专题片10部,广播混合覆盖率达75.5%,电视混合覆盖率达96%。有线电视用户达2.46万户,光纤联网28个乡镇。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大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发病率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妇幼保健系统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科技工作取得实效,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成功。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5个,病床数420张,卫生技术人员552人。其中乡镇卫生院36个,病床数206张。全年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达94.5%以上,妇女住院分娩率达69.9%。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广泛开展。全县全民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8万人以上,全年向体育大专院校输送新生30名,其中本科生23人。在全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上我县荣获桥牌亚军、农民健身展示第二名;在全市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县取得了8金、4银、3铜的好成绩。 十、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树立正确的人口与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宣传教育和人口计划的执行,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成功创建省级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先进县。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46782人,比上年减少2027人(因洞水乡划出)。人口出生率6.8‰;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0.9‰,与上年持平;计划生育率达96.9%。计生“三为主”、“三结合”工作全面完成。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2126元,比上年增加204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66.5元。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洗衣机39.3台,电视机90台。恩格尔指数为44.9%,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3145元,比上年增加2202元。其中国有单位年平均工资13371元,比上年增长26.3%;集体单位年平均工资16402元,增长39.6%。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2937元,比上年增加52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