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青川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优势和特色,大力推进农村业主开发和新村建设,努力扶持、培育工业骨干企业,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农业生产项目建设为重点,狠抓招商引资、项目争取工作,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努力建设生态青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大灾之年不减产,大灾之年要增收,大灾之年各项工作满堂红”的目标。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商贸流通活跃,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形势平稳,城市改造、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取得新成绩,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再创新高。全年生产总值(GDP)实现9411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010万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8572万元,增长25.7%;第三产业增加值32531万元,增长10.6%。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7.4∶17.9∶34.7调整为45.7:19.7:34.6。第一产业下降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实现增加值39870万元,增长16.7%,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0000万元,增长12.1%;第二产业16033万元,增长26.4%;第三产业13837万元,增长9.7%。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42.4%,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企业生产前景看好。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信心不断增强,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改善。 改革扎实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土地流转稳步进行;财政体制改革继续积极推进,启动实施了农民财政性补助“一折通”;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完成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和县级部门机构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及行政管理体制、医疗卫生、企业产权制度、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取得实效。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较突出、运行质量不高;特色农业、支柱产业效果尚不明显;民营经济规模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大;工业化、城镇化率水平低;县级财力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仍然较低。 二、农业 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提高。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狠抓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鼓励和引导规模和大户养殖,加快特色资源向特色农业转变。初步测算,在经受两次特大洪灾的情况,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70179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9.4%。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今年我县受两次特大洪灾的影响全县粮食减产。但茶叶、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和产量大幅增长,粮经产值比调整为41.7:58.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274公顷,比上年增加290公顷;药材2330公顷,产量2994吨,比去年增长10.9%。全年粮食101666吨,减产3.8%;小春粮食28041吨,同比增产8.6%;大春粮食73625吨,减产7.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930公顷,增加323公顷,产量5886吨,增产16.1%;食用菌产量达2271吨,比上年增长76.2%。全年农业及农业服务业产值实现33667万元,增长9.4%。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人工商品林采伐有序开展,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提高。全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8.9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5.92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1万亩;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7.77万亩,其中:飞(点)播造林7.07万亩。人工造林0.7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核桃1625吨,增长8.3%;油桐籽1370吨,增长9.6%。林业及林业服务业产值实现7955万元,比上年下降14.6%。 畜牧业快速增长。在规模养殖和大户的带动下,家禽、羊、生猪出栏以及畜禽产品产量较快增长。畜牧业及畜牧服务业产值实现23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5.0%。 渔业生产加快发展。白龙湖网箱养鱼、大湖养殖、围栏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水产品产量达5012吨,比上年增长67.1%。渔业及渔业服务业产值实现4620万元,增长62.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2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452台、1.48万千瓦;农用运输车491辆,各类拖拉机780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565吨,农药施用量75吨,农用塑料薄膜300吨;农村用电量1579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思想不动摇,继续以培育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狠抓企业改革和增产促效,努力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放手发展民营工业,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工业生产快速发展,整体效益明显提高。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32612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45.5%。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10580万元,增长70.6%。 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提高。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实现产值19406万元,比上年增长45.1%;实现工业增加值5205万元,增长45.4%。增长速度再创历史新高,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9.2%,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体。实现销售收入18459万元,增长43.7%;利润总额405.4万元,增长54.4%;资产负债率35.7%,提高6.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2次,下降0.3次;产品销售率96.2%,增加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41459元/人,增长21.8%。新进规模以上企业3户,总数达到15户。 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稳定。实现产值132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实现利润185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利税总额576万元,比上年增长9.7%。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74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资质以上企业2户,实现产值1110万元,增长26.3%。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建筑业和全县经济的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速增长。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投资环境继续改善,投资力度加大,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重点投资项目督查督办和协调服务得到加强,城市改造、工业、交通、农业、能源、通信、社会事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5977万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1498万元,增长10.4%;更新改造投资5699万元,增长18.7%;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598万元,增长333.3%;其他投资839万元,下降25.8%;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8304万元;农户投资9039万元,增长28.7%。房屋建筑面积26.24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5.5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0.34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