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利州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6 广元市利州区统计局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工业强区、城乡相融、富裕农村、服务城市”的工作思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从总体上保持了全区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据初步测算,全年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89248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43329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227117万元,增长18.5%,第三产业218802万元,增长8.8%,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变化为8.9:46.4:44.7。在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3%,规模以下工业增长18.0%,建筑业增长16.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增长6.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8%,住宿餐饮业增长12.1%,金融保险业增长2.8%,房地产业增长1.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8.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9.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0.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长10.3%。

物价涨幅逐步回落,全年物价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2%;非食品价格指数和服务项目价格均比上年上涨0.7%;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1.4%。

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32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工作良好开展,全年辖区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7026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66689人,参加失业保险73310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32700人。

招商引资取得良好成绩,全年全区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5个,引进到位资金8.12亿元。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216452万元,比上年增长18.6%。民营经济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交通供需关系紧张,工业经济主导地位不突出,投资强、消费弱现象明显,财政收支紧张,农村投入力度不够。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传统农业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影响,粮食小幅减产。生猪、果蔬、水产生产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5934万元,比上年增长8.9%。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34510万元,增长16.8%;林业产值4105万元,下降11.1%;牧业产值25783万元,增长5.4%;渔业产值5496万元,增长7.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040万元,增长3.6%。

林业生产加强天然林保护,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当年造林面积3601.5公顷,其中退耕造林887公顷,“退一还二”荒山造林333公顷。目前全区森林面积46668公顷,封山育林面积4656.6公顷,全年零星植树166.55万株。年末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6.7%。

畜牧业生产克服禽流感影响,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生猪和大牲畜存栏出栏都有所增长,肉、禽、蛋、奶产量均比去年有明显增长。

渔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8422吨,比上年增长12.2%。

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9538千瓦,比去年增长12.4%。机耕作业面积80公顷,机电灌溉作业面积1.75万亩,机械植保作业面积4330亩,机械收获面积179公顷。年末有蔬菜大棚821个,蔬菜大棚面积48公顷。

全区185个村,自来水受益村88个,通汽车村184个,通电话村163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量扩大,发展速度加快。全区(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61家。全年(辖区)工业实现总产值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6亿元,增长17.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5.4亿元,增长25.3%。

工业经济效益不甚理想,运行质量有待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5.1%,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33.3%比去年增26.7个百分点。全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良好,总资产贡献率4.54%,比去年同期降3.1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321.71%,增长221.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7.3%,下降15.8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57次,与上年下降0.1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83%,下降0.1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5.86%,比上年提高31.59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中区本级共有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1个,从业人员1300人,工程技术人员389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4661万元,竣工产值完成50864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2368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辖区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0.55亿元。城镇投资成为拉动全区社会投资的主要力量。

五、国内贸易、旅游

城乡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全区(辖区)社会消费品零总额为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上涨11.2%。从消费地域看,市22.6亿元,增长14.0%,县1.3亿元,增长6.1%;县以下3.0亿元,增长13.4%。从行业分布看,批发零售业19.8亿元,增长13.5%;住宿和餐饮业4.6亿元,增长13.4%;其他行业2.5亿元,增长13.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1.4亿元,增长13.1%;集体经济0.9亿元,增长13.6%;私营个体经济17.1亿元,增长7.4%;股份制及其他经济7.5亿元,增长30.6%。

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到2005年末,区内有名胜风景区5个,星级饭店5个,星级饭店客房457间。全年来辖区旅游人数达95.4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2亿元,入境旅游249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总额达到3.08万美元。

六、交通

交通建设大力实施“一小时到县”工程。重点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国道212线宝轮至白龙湖二级公路路基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9%,081厂电子路改建工程、大石至213厂水泥路面处治工程、61803部队进出口道路二期改造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年乡村公路动工改造2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泥结碎石路面106.7公里,乡通村油路及水泥路58.4公里。新建了盘龙镇张家湾、上石盘、五佛崖、宝轮梨树、盐井溪等农村小码头。公路养护切实加强,完成油路大中修11公里,全区国省道好路率达68.62%,综合值73.09;县道好路率达65.98%,综合值69.79。年末辖区内民用汽车拥有量14203辆,私人汽车拥有量7701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