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青川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6 广元市青川县统计局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强基础、调结构、攻重点、求突破”的工作思路,突出优势和特色,大力推进农村业主开发和新村建设,努力扶持、培育工业骨干企业,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农业生产项目建设为重点,狠抓招商引资、项目争取工作,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速推进“三个转变”,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商贸流通活跃,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形势平稳,城市改造、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取得新成绩,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创新高。全年生产总值(GDP)实现8330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同比加快2.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320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4481万元,增长35.8%;第三产业增加值28507万元,增长8.8%。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9.1∶14.5∶36.4调整为48.4:17.4:34.2。第一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贡献率继续提高。实现增加值27658万元,增长16.4%。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7.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9362万元,增长14.2%;第二产业6468万元,增长38.3%;第三产业11828万元,增长8.4%。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3.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企业生产前景看好。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信心不断增强,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改善,企业景气指数不断上升。

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土地流转稳步进行;矿产资源公开拍卖强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财政、金融改革进一步加快;企业产权制度、粮食流通体制、投资体制、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实效。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较突出、运行质量不高;特色农业、支柱产业效果尚不明显;民营经济规模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大;工业化、城镇化率水平低;财政运转仍然困难,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二、农业

农业发展形势喜人。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继续推进业主开发,狠抓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加快特色资源向特色农业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初步测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64237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6.9%。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高,去年全县粮食减产局面得到扭转。茶叶、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和产量大幅增长,粮经产值比为44:5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984公顷,比上年减少305公顷;药材2444公顷,产量2700吨,比去年增长22.7%。全年粮食105675吨,增产7.5%;小春粮食25831吨,同比增产7.9%;大春粮食79844吨,增产7.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607公顷,减少59公顷,产量5071吨,增产24.1%;食用菌产量达1289吨,比上年增长22.4%。全年农业及农业服务业产值实现30988万元,增长10.3%。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狠抓林业行政执法,人工商品林采伐有序开展,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较好兼顾。完成造林面积21.2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6.92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5.45万亩,飞(点)播造林8.16万亩。天保工程造林9.81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核桃1500吨,增长11%;油桐籽1250吨,增长36%。林业产值实现93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

畜牧业快速增长。在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农民养殖积极性高涨,家禽、山羊、生猪出栏以及畜禽产品产量迅猛增长。畜牧业产值实现20807万元,比上年增长26%。

渔业生产发展加快。白龙湖网箱养鱼、大湖养殖、围栏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水产品产量达3000吨,比上年增长34.5%。渔业产值实现2850万元,增长17.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当年恢复新增灌面300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1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452台、1.48万千瓦;农用运输车119辆,各类拖拉机744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339吨,农药施用量51吨,农用塑料薄膜253吨;农村用电量1410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思想不动摇,继续以培育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狠抓企业改革和增产促效,努力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放手发展民营工业,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工业生产快速发展,整体效益明显提高。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22412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45.8%。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6201万元,增长45%。

规模以上工业提速增效。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实现产值13376万元,比上年增长71.6%;实现工业增加值3581万元,增长54.4%。增长速度再创历史新高,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7.7%,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体。实现销售收入12776万元,增长67.1%;利润总额313万元,增长101%;资产负债率31.4%,提高9.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2次,增加1.7次;产品销售率96.1%,增加2.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0668元/人,增长53.5%。新进规模以上企业3户,总数达到12户。

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实现产值9036万元,比上年增长21.5%。

工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总量偏小,整体效益仍然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够,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获利能力、创税能力不强;企业沉淀资金居高不下,资金周转缓慢,营运效益不高,能源紧缺;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生产经营不稳定。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8280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建筑业和全县经济的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强化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重点投资项目督查督办和协调服务,城市改造、工业、交通、农业、能源、通信、社会事业和农村新村建设扎实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6002万元,比上年增长41.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9259万元,增长169%;更新改造投资4803万元,增长153.7%;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465万元,下降70.8%;其他投资1130万元,增长76.5%;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118万元;农村投资8227万元,下降17.8%。其中农户投资7025万元,增长41.9%。房屋建筑面积19.6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6.4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1.89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