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利州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6 广元市利州区统计局

200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工业强区、城乡相融、富裕农村、服务城市”工作思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改革思路继续拓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社会稳定,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5676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加快3.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44万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75518万元,增长23.0%;第三产业增加值141399万元,增长9.1%。在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8.9%,规模以下工业增长5.9%,建筑业增长21.8%。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8%,住宿餐饮业增长10.2%,房地产业增长12.0%。

物价总水平有较大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5%;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4.0%;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7.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9%。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81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112万元,上划中央收入完成2601万元,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641万元。财政总支出21263万元,比上年增长50.64%,其中本级财政支出12173万元。到2004年底,区财政滚存结余174万元。

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73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招商引资取得良好成绩,全年全区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93个,引进到位资金49898万元。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39898万元,比上年增长18.5%。民营经济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物价上涨幅度较大,能源、交通供需关系紧张,工业经济主导地位不突出,投资强、消费弱现象明显,农村投入力度不够。

二、农业

随着中央各项利农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5.2万亩,比上年扩大1.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2万亩。

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84213吨,比上年增长9.9%。

林业生产加强天然林保护,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当年造林面积4533.3公顷(均为保护林);封山育林3296.2公顷,其中本年新封66.7公顷;全年零星植树155万株,苗木产量600万株,木材产量7707.36立方米;年末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6.45%。

畜牧业生产克服禽流感影响,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肉、禽、蛋、奶和蚕茧产量均比去年有明显增长。

渔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7505吨,比上年增长8.9%。

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7457千瓦,机耕作业面积80公顷,机电灌溉作业面积6.12公顷,机械植保作业面积10.2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73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量扩大,发展速度加快。全年新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2家。全年区属工业实现总产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增长57.9%;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增长26.4%。

工业经济效益好转,运行质量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比上年增长63.1%。主要工业品的产销率达到96.8%,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下降,12户规模以上企业仅1户亏损。规模以上企业盈亏相抵后净赢利223万元,同比增长86.4%。全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良好,总资产贡献率7.95%,比去年同期提升2.0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35%,提高35.0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3.35%,下降3.1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68,与上年相比加快0.67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4.27%,比上年提高17.76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区共有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8个,从业人员2730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906万元,比上年增长3.8%。竣工产值完成11086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2674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8178平方米。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9万元,税金总额498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664万元,比上年增长54.2%。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和农村50万以上项目成为拉动全区社会投资的主要力量。

五、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总额为39778万元比上年增长15.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上涨11.1%。从消费地域看,县9438万元,增长14.2%;县以下30340万元,增长16.0%。从行业分布看,批发零售贸易业31270万元,增长14.2%;餐饮业7680万元,增长21.1%;其他行业828万元,增长18.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3045万元,增长6.1%;集体经济8635万元,增长7.7%;私营个体经济18170万元,增长18.8%;股份制及其他经济9928万元,增长20.5%。

六、交通

交通建设大力实施“一小时到县”工程。重点公路进展顺利,国道212线宝轮至白龙湖项目一期工程完成路基施工计划,二期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进展顺利。全年乡村公路动工改造434.9公里,新建乡村公路41公里,建成乡村水泥路42公里,年内还完成新建桥涵8座410延米。新建宝轮红星渡北岸、盘龙镇张家湾、盐井溪农用客船3个农村小码头,杨家岩农村汽车客运站也竣工投入使用。公路养护切实加强,全区国省道好路率达81.86%,综合值77.04;县道好路率达71.22%,综合值71.37。

七、教育科技

教育工作继续做好“两基”的巩固提高,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26所、小学教学点107个,其中普通中学23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校4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在校学生46820人,教职工3490人,其中专任教师2974人。年末全区有各类幼儿园52所,在园幼儿10706人。全区小学入学率达到99.8%,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三残”儿童入学率达85%,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全年各类院校录取新生1853人,成人高考录取1558人,中等职业招生6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