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青川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启动四川旅游北环线凉水至唐家河公路改造工程;完成县城供水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市政道路3600米,城市绿化6700平方米。城市经营和城市品位提升加快,县城旧城改造一期工程、截污干管、竹园山珍市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改造35KV变电站2座,110KV线路27kw,10KV线路518.03公里,配电台区7800KVA/275台,低压线路2497.4KM。文江口水电站等能源工程顺利实施,县城、竹园天然气工程投入使用;完成第三批安全人饮工程,建成农村沼气池3347口。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理顺客货运输市场,加强运输安全管理。通村公路建设加强,年末机动车达4296辆。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122万人次,货运量完成97.4万吨。客运周转量91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1%;货运周转量9829万吨公里,增长4.1%。 邮政、通讯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年邮政和信息传输业务收入3345万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50万元,信息传输业务收入2995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9873户。其中:市话用户7068户;农话用户11930户。小灵通用户数达到4500户;移动用户数达到29000户,全县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21.5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266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入境人数18.7万人,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外国人61人;过夜人数11.5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旅游收入9010万元,增长11.7%。编制完成《唐家河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唐家河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唐家河生态旅游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旅游宣传和对外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 六、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活跃。商业网点不断增加,新型物流业不断发展,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加大,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商品购销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1446万元,下降59.1%;集体经济零售额101万元,下降86.4%;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26589万元,增长24.7%;股份制及其它经济零售额2922万元,增长11.6%。分地区看,县级零售额14511万元,增长10.3%;县以下零售额16547万元,增长17.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业22846万元,增长14.2%;住宿餐饮业5342万元,增长14.2%。其他行业2870万元,增长14.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税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强化财税收入目标管理,以财政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财政改革,认真实施国库收付集中制和推行政府采购政策,切实加强收入征管,严格控制支出。财政总收入实现30988万元,财政总支出实现30084万元。三级财政收入达到3223万元,一般预算收入135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5%。国税收入1537万元,增长15%,地税收入1379万元,增长12.6%。国家75元地方补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单位承担部分以及公共卫生事业人员工资、公务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保证了国家工作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和重点建设支出。 金融业务扩大。优化金融服务,支持县级经济发展力度加大,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79341万元,比年初增加10828万元,增长1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9876万元,增长18.0%;企业存款4511万元,下降25.7%;财政存款653万元,下降69.5%;机关、团体、部队存款8899万元,增长77.4%;农业存款5402万元,增长19.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5876万元,比年初增长8%,其中短期贷款42272万元,增长11.5%;中长期贷款13604万元,下降1.4%。短期贷款中商业贷款增长11.1%、农业贷款增长19.4%、乡镇企业贷款下降25.1%。 保险事业发展有序。全年共承保各类资产总额11.4亿元,保费收入1201万元,支付各类赔款449万元。 八、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实施“三名”工程,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幼儿教育全面发展,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4所,1081个班,在校学生37898人,教职工人数2669人,专任教师2274人。年末高中在校学生4029人;初中在校学生10173人;小学在校学生23696人。年末全县有幼儿园10所,城乡在园幼儿3500人。其中:私立幼儿园(班)6所,在园(班)幼儿510人。全年普通中学共输送本、专科生559人;输送中师、中专生176人;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在县内录取成人本、专科生221人。全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数301人,34人获得自考毕业证书。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农村经济服务为宗旨,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狠抓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咨询服务和试点示范等工作。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重点抓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2户,完成企业技术创新试点2家。全年共编印油橄榄等技术培训教材5种,发放科技资料15000余份,全年科技培训达到10000人次,科普宣传达到15万人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广播电视事业扎实推进。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大力发展光纤网络建设,巩固“村村通”工程成果。全年安全优质转播中央台、四川台等4套广播节目和32套电视节目,组织广播电视稿件8025件,制作电视专题片16部,广播混合覆盖率达75%,电视混合覆盖率达95%。有线电视用户达2.2万户,光纤联网33个乡镇。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城镇医药卫生体制和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执法体系建设加强。药品安全监督日益强化,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发病率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妇幼保健系统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科技工作取得实效。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59个,病床数425张,卫生技术人员501人。其中乡镇卫生院39个,病床数235张。全年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达95%以上。 体育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青川籍运动员左曼进入国家沙滩排球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实现了我县体育事业历史性的突破。同时全面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广泛开展,认真实施“体育三下乡”活动,连续17年保持了“四川省体育工作先进县”的称号。全县全民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36%以上,全年向体育大专院校输送新生28名,其中本科生1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