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叙永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2004年新增生产能力有:中学生席位1266位/2152平方米;小学生席位1320位/1980平方米;叙威公路54公里;新增水泥12万吨;合成氨1万吨;原煤洗选90万吨。 五、市场贸易 消费品市场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61亿元,同比增长14.8%,比上年同期增速高4个百分点。一是城镇消费品市场迅速扩张,农村市场发展加快。县以上零售额5.81亿元,同比增长14.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80亿元,同比增长14.7%。二是餐饮业高速增长。全年实现零售额1.59亿元,同比增长20.4%,批发零售贸易业和其他行业呈平稳增长势头。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比重上升。实现零售额8.22亿元,同比增长18.2%,占零售额的85.5%,较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39亿元,同比下降1.7%,占零售额的14.5%。四是商贸对财税的贡献率增加。批发与零售业入库税金3762万元,占税收收入的27.2%,贡献仅次工业,“商贸活县”目标逐步实现。 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活跃。成交额9.01亿元,增长15.4% 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全年引进项目59个,协议投资总共17699万元,到位资金19461万元,其中新建项目44个,续建项目9个,改扩建项目6个。市外投资项目19个,到位资金13642万元;县外市内投资项目12个,到位资金1673万元;县内投资项目28个,到位资金4146万元。 六、交通和旅游 全年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19421万人/公里,增长14.3%,货物周转量10490万吨/公里,增长12.8%。年末全县有营运客车292辆4072客位,新投放出租汽车80辆。营运货车402辆808吨位,拖拉机418辆417吨位,年末全县通车里程达3596公里,等级公路961公里,等级外公路2635公里,县境内水泥路达200多公里,通村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全年接待游客10.6万人,创旅游总产值5122万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增收、金融形势稳定。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2898万元,增长1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35万元,增长13.9%。同期地方财政支出36759万元,增长51.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4.78亿元,增长14.7%,金融机构现金支出55.91亿元,增长16.2%,货币净投放11306万元。社会各项存款余额14.67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68亿元,增长16.8%,社会各项贷款余额7.32亿元,增长1.2%。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839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财产险1011万元;寿险182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5%和25.8%。 八、教科文卫和体育 两基教育得到巩固。2004年末,全县共有小学66所,在校学生6.93万人,专任教师247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 %;幼儿园37所,在园幼儿1.15万人;普通中学37所,在校学生3.01万人,专任教师1516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发展。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33人。科技工作不断创新,科技推广普遍加强,科技推广项目、科技示范场、示范园区、示范乡镇逐步涌现,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文化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全年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674户,总户数5万户,广播喇叭4万只,全县118套“村村通”数字设备更新,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全县现有图书馆一个,图书总藏量15万册,全年接待读者2.6万人次。有文化馆一个,全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35次,积极开展创建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工作,组织文艺队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卫生保健事业继续加强。2004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94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39个,实有床位747张,卫生技术人员1746人,其中医生426人,注册护士184人。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到26.87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7.3%以上。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展开。2004年全县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共获奖牌60枚,其中金牌22枚、银牌20枚、铜牌18枚,团体奖市级18项。全年举办各类运动会21次,参加3千多人次。 九、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排放工业废气24.23亿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809吨,烟尘排放量2049吨,粉尘排放量3411吨。废气处理率达38.0%;排放工业废水1082万吨,其中达标排放170万吨,处理与重复利用率达55.5%;产生生活废水120万吨;利用沼气净化处理60万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1.5%。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66.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0万人。人口出生率12.9‰,死亡率8.5‰,人口自然增长率4.4‰。 在岗职工人数略有增长,职工报酬继续提高。2004年末,单位在岗职工数1.71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1.31万人,比上年下降3.4%,城镇集体单位职工0.16万人,比上年下降9.5%,其他经济单位职工0.24万人,增长47.8%;全县职工平均工资9226元,其中:机关职工平均工资11594元、事业职工平均工资11372元、企业职工平均工资6584元。 县城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全年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93元,同比增长7.1%。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居民从事个体经营和从单位以外获得的收入增长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县城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4005元,同比增长4.5%,其中食品支出1797元,增长8.1%;衣着、交通和通信、杂项商品和服务性支出增长迅速,人均支出额378元、521元和98元,分别增长4.0%、43.0%、21.8%。全年食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44.9%。每百户县城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8台、电冰箱58台、电脑10台、空调器32台、移动电话72部。 农民收入增幅喜人。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04元,比上年增加283元,增长14.0%,增加额是8年来最多的一年。其中:工资性收入700元,增加118元;家庭经营收入1518元,增加153元。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28元,农村恩格尔系数57.5%。人均住房面积27平方米,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74台、黑白电视机17台、洗衣机30台,移动电话7部。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企事业机关职工实现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继续扩大。在职职工2.44万人参保,离退休职工4857人参保。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754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04万人。全年城镇享受低保人数达到102437人次,发放低保金639万元,月人均补差62.38元。农村救灾救济资金218万元,受助对象达到5.4万人。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帮助2259名城镇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全年向1145名失业人员支付保险费28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