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4)

2010-03-16 泸州市龙马潭区统计局

广播电视基础建设继续加强,网络覆盖面扩大。2007年底全区光纤有线电视用户已发展到5.76万户,入户率达54.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可收到有线广播频道2套,有线电视频道33套。数字电视用户城区新增2835户,已发展到3200多户,可收到数字频道75套。农村建有光接点119个,建有光纤干线271公里,电揽网线1776.4公里,实现村村通光纤。乡镇(不含鱼塘镇街村用户)光纤有线电视用户新增200户,已达17643户(街村用户4769户,纯农村用户12685户)。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市场监管和城乡文体阵地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和“三下乡”活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积极组织参加市以上文艺演出活动,推文艺新人大赛活动中获国家级“十佳”1个、省“十佳”1个、市“十佳”2个。参加市以上各项文艺演出活动中获得国家级优秀奖1个;省级金奖1个、一等奖1个;市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3个。全区有文化服务中心12个,有文化经营户284家,其中:书刊报摊点16家,网吧18家,音像租赁及零售132家,打字复印29家。区图书馆藏书5.54万册,接待读者1.75万人次。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展开。2007年,举办区级体育运动会5次,参赛运动员1124人次。运动员在参加市以上比赛中获省级奖第一名2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10个;市级奖第一名7个、第二名11个、第三名17个。

城乡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医疗水平提高。建成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3个乡镇规范化卫生院、35个甲级村卫生站,7个乡镇卫生院建成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入准备工作,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成果得到巩固。全区有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同)20个;实有床位687张,比上年增加34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667张,比上年增加14张;卫生技术人员651人,其中医院和卫生院598人。医院和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14人,执业助理医师73人,注册护士166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比上年下降1.49个千分点。

创卫生“细胞工程”建设成效明显。2007年新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区级11个、市级3个、省级1个;新创建卫生先进社区区级1个、市级1个、省级2个;新创建卫生村区级2个、市级2个;新增无烟单位区级3个、市级1个、省级1个;新评出改厕示范村区级2个。

九、人口、人民生活、劳动和社会保障

总人口平稳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从公安局人口统计看:2007年全区人口出生率11.97‰,比上年上升1.4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75‰,比上年上升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22‰, 比上年高0.62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有户籍登记总人口33.60万人,比上年增加0.47万人,增长1.42%,户籍登记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2.77万人,占总人口的38.0%;女性人口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49.9%,男女性别比为100.53:100;18岁以下的5.84万人,占总人口的17.4%,60岁以上的5.20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年末居住在本区半年以上的常住总人口(常住人口)为32.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5.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07年全区人口主要构成情况见表四

表四     2007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年末数(人)比重(%)

一、全区户籍登记总人口336032100.0

其中:非农业人口12769438.0

农业人口20833862.0

其中:男性16846150.1

女性16757149.9

其中:18岁以下5840617.4

18-35岁8703125.9

35-60岁13857541.2

60岁以上5202015.5

二、常住总人口324600100.0

其中:城镇人口21280065.6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确保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财富增加、生活改善。农村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水平提高。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65元,比上年增加566元,增长13.2%,增加额为建区以来最多的一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3830元高1035元,增加额比全市的408元高158元,增速比全市的11.9%高1.3个百分点,增加额占市下达目标 260元 的217.7%,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市第一位,增长速度和目标完成比例均居全市第3位。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077元,同比增加285元,增长15.9%,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0.3%;家庭经营纯收入2589元,同比增加247元,增长10.5%,家庭经营纯收入中畜牧业纯收入达848元,同比增加248元,增长41.3%,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3.8%;财产性收入42元,同比增减少8元,下降17.6%;转移性收入157元,同比增加43元,增长37.5%。在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居民消费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89元,比上年增加393元,增长12.3%,在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增长30.3%,衣着支出增长15.7%,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22.0%,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9.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0833元,比全市的10167元高666元,居全市第2位,完成市下达目标的110.54%,目标完成比例居全市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薪收入7125元,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92元,其中用于食品方面支出为3812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5%,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支出分别占消费性支出的5.0%、11.1%、10.7%。随着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薪收入仍是城乡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18424元,比上年增加4434元,增长31.6%,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453元,比上年增加4437元,增长31.7%。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8942元,比上年末增加1790元,增长25%。

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接受省验收顺利通过。2007年全区有国家级精神文明先进村1个,省级文明单位(社区)6个,市级文明单位(社区)65个,区级文明单位(社区、村)95个,区级文明行业5个,市级文明示范窗口8个。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