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915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703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2108万元,增长12.7%。其中邮政830万元,增长25%;电信1278万元,增长6.5%。新增固定电话用户912户,年末达到18767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7869户,乡村电话用户10898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766户,年末达到26517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强旅游产品建设,推出了七仙温泉、三道槟榔园等具有黎苗特色的旅游新产品,促进了旅游业的较快发展。全年接待过境旅客37万人次,增长15%;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全年旅游总收入3764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全年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7.8%,比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年末共有旅游接待宾馆23家。 八、财政和税收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579万元,同比增收535万元,增长17%。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2263万元,增长9%,基金收入1316万元,增长37%。其中:工商税收入1538万元,增长11%;耕地占用税收入148万元,增长116%;非税收入571万元,下降11%。 按征收部门分:国税部门组织的增值税收入增长6%;地税部门组织征收的工商各类税收入增长12%;财政部门组织征收的耕地占用税、契税、非税及基金收入增长23%。上划中央税收增长12%;上划省级税收增长17%。 从各主要税种增长情况看,增值税增长6.19%,营业税增长14.33%,企业所得税增长60.25%,个人所得税增长12.93%。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4964万元,增长2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3051万元,比上年增长21%。在一般预算支出中,支农支出增长20%;社保医疗支出增长49%;文教科支出增长18%;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26.1%,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增长15.2%;公检法司支出增长23%,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增长65.1%。 九、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512万元,比年初增长2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002万元,下降31.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286万元,增长24.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9324万元,比年初增长3.1%(可比口径,下同)。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264万元,下降3.2%;中长期贷款余额3060万元,增长19%。人民币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784万元,比年初减少740万元,下降29.3%。全年现金净投放6218万元,比上年多投放1501万元,增长31.8%。 保险业务不断扩大,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2006年,保险机构承保金额8445万元。实现保费收入1685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441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15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6万元。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746万元,增长73.9%。其中,寿险业务给付50万元,财产险赔款5万元,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40万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补一免”政策,加大困难学生的救助力度,全年完成农村中小学19128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2006年,全县普通高中招生547人,在校生1202人,比上年增长25.1%,毕业生258人;职业学校在校生623人,比上年增长19.1%。全县初中招生2391人,在校生6866人,比上年增长13.0%,毕业生2072人。普通小学招生1652人,在校生11410人,比上年下降6.9%。适龄儿童入学率99.8%;毛入学率132%。幼儿园在园幼儿855人。 科技普及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全年组织各类科学技术普及培训班64期,参加人数3.2万人次;编印科技简报12期,1000多份;开展大型科普图片展15场,观看人数8000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8种,2万多份。组织青少年参加由中科院专家主讲的“生物科技与未来、神奇的新材料与高新技术,航天与应用、飞向蓝天”等为主题的科普讲座4场,参加人数4600多人次。全年科技经费支出23.9万元,比上年增长18.9%。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组织整理申报黎族织锦、树皮被、钻木取火三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内制作光碟《保亭?人间仙境》、《2005年中国海南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保亭大狂欢》、《七仙岭欢歌》第二辑。出版民间故事集《甘工岛的传说》、《黎族织贝珍品?衣裳艺术图腾百图集》、2期《七仙岭文艺》和1期《七仙诗韵》。协助拍摄首部国产黎族电影《青槟榔之味》。组织县歌舞团参加全省性活动的“三月三”、乡土文化节、纪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周边市县演出59场次,在全省东西南北中广场文艺汇演中荣获一、二等奖。组织送科技图书下乡15次;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共放映电影450场次,其中百部优秀电影进社区活动期间放映193场次,百部农业科技电影巡映万村活动放映18场次,观众达109850人次。举办6期广场健身活动;成功申报七仙广场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七仙嬉水节被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 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稳步推进。全县已设立了480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点,实现村村通广播高音喇叭467个村庄,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广播实际入户率为52%,电视实际入户率82%;年末有线电视用户7499户,比上年增长23.6%。 卫生事业取得明显成绩,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2006年,全县有12个乡镇卫生院完成“一无三配套”改造完成100%。一批医疗设施正在建设,农民就医条件日趋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70165人,参合率为85%。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20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87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4人,注册护士86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60人。拥有乡镇卫生院12个,床位108张,卫生技术人员138人。农村改水工作进展良好。自来水普及率为65%。全县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为746.2/十万,碘盐覆盖率85.1%,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8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关镇面貌大样。保城镇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县城”和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国家卫生县城”。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就,全民建身活动蓬勃发展。2006年,全县体育健儿在全省各级各类重大比赛中,取得金牌2枚、银牌30枚、铜牌18枚的优异成绩。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参加人数达6000人次;“九.九”登高参赛人数1000人次。年内共举办各类比赛22场,其中篮球赛12场、乒乓球赛10场。国家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