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增幅增大。2005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282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892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6526万人公里,与上年持平。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1870万元,增长9.4%。其中邮政670万元,增长21.6%;电信1200万元,增长3.6%。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65户,年末达到16399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4752户,乡村电话用户11649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288户,年末达到20751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全年旅游总收入3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全年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1%,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年末全县共有涉外接待宾馆6家。 八、财政和税收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050万元,同比增长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2089万元,下降12%,其中:工商税收入1386万元,增长9%;耕地占用税收入68万元,下降221%;非税收入583万元,下降37%。基金收入961万元,增长12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0047万元,增长2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9022万元,比上年增长18%。在一般预算支出中,医疗卫生经费支出增长23.8%,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42.4%,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增长12.5%,公检法司支出增长58%,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21.5%,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下降22%,教育支出增长49%。 税收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各项税收3050万元,比上年增长9%。在各项税收入中,企业所得税下降87%,增值税下降0.7%,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16.7%,营业税增长15.2%,资源税增长25.8%,农业四税下降29.1%,个人所得税增长14.7%,房产税增长3.6%。 九、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87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0.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817万元,增长2.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353万元,增长15.2%。年末各项贷款余额9045万元,比上年末下降1.7%(可比口径,下同)。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473万元,增长8.7%;中长期贷款余额2572万元,下降6.1%。人民币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2524万元,比年初下降59万元,比上年末下降2.3%。全年现金净投放4720万元,比上年少投放7139万元,下降60.2%。 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40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寿险保费收入860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180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0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29万元,增长288.3%。其中,寿险业务给付84万元,财产险赔款140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4万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县普通高中招生407人,在校生961人,毕业生230人,职业学校在校生523人。全县初中招生2467人,在校生6745人,毕业生1769人。普通小学招生1672人,在校生1226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幼儿园在园幼儿831人。 科技技术普及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全年组织各类科学技术普及培训班35期,参加人数2.6万人次。组织青少年参加全省科技创新大赛有二件作品获二等奖,一件作品获三等奖。全年科技经费支出20.2万元,比上年增长18.4%。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深入挖掘、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修复、挖掘整理富有黎风苗韵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民乐、黎族乐器、黎族织锦、民间故事传说、手工艺、壁画、历时节令等。其中“钻木取火”和“树皮被”两个项目已正式向国家申报列为国家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出版了《七仙岭欢歌》VCD光碟,宣传纪录片《中国海南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保亭大狂欢》,旅游风光片《保亭•人间仙境》,纪实片《变迁》、《盼望》,还出版《七仙岭文艺》季刊,将流传民间的《七仙岭传说》、《甘工鸟传说》整理出书。加强民族文化知识的保护工作。对30幅民族图案进行版权登记。在2005年海南省东西南北中广场文艺汇演荣获一、二等奖和创作奖,荣获首届泛珠三角“9+2”民间艺术表演大赛银奖。 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稳步推进。全县已设立了460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点,实现村村通广播高音喇叭467个村庄,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广播实际入户率为50%,电视实际入户率77%;有线电视用户达6268户,比上年增长43.3%。大力繁荣城乡文化,全县文化下乡、送书下乡和送电影下乡开展得有声有色。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33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45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59人,注册护士150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46人。拥有乡镇卫生院12个,床位54张,卫生技术人员113人。农村改水工作进展良好。自来水普及率60.1%。全县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617.26/十万,碘盐覆盖率80.4%,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74%。 体育战线捷报频传。全县体育健儿在全省各级各类重大比赛中,取得金牌7枚、银牌15枚、铜牌12枚的优异成绩。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参加人数达1886人次;“九.九”登高参赛人数367人。年内共举办各类比赛15场,其中篮球赛12场、乒乓球赛3场。国家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常住人口总量增大。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43349人,比上年末增加2921人。全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有所增长。其中,出生率14.9‰,死亡率5.44‰,自然增长率9.46‰,分别比上年增长2.82、1.75和1.07个千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63元,比上年增长5.4%。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594万元,比上年增长6.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640元,增长5.7%。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64240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32960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7082人,比上年下降5%;医疗保险7543人,增长0.8%;工伤保险5762人,下降14%。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1529万元,增长17%;年末基金累计结余920万元,增长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