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保险部门全年共完成承保金额39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8倍;保费收入714万元,增长18.8%;赔付及给付332万元,下降7.9%。 九、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体育事业 各类教育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小学入学巩固率99.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小学在校学生13598人,减少8.3%;初中在校学生5759人,增长1.9%%;高中在校学生650人,增长36.8%。全年职业中学在校学生514人,增长20%。全年共扫除文盲253人。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文化事业发展较快。年内新建64个卫星电视地面接受点,已设立了368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点,实现村村通广播高音喇叭342个村庄,改造、扩建有线电视网络5000米。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广播实际入户率达48%,电视实际入户率达68%。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试点工作在我县全面铺开。全年共放映电影270场,观众人数40500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县健儿代表海南省参加在湖北黄石举行的全国少年儿童游泳分区赛,取得2个第四名的好成绩。在省内各项体育比赛中,举重队参加全省少年举重比赛中获得1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田径队参加省少年田径锦标赛中,共获得400米栏、1500米栏2个第二名,800米、1500米2个第三名;参加省少年田径苗子赛中,获得男子全能第一名,女子全能第二名。游泳队参加省少年游泳锦标赛中,共获得金牌9枚,银牌9枚,铜牌9枚,并创省年龄组两项纪录。 十、卫生和生态环境保护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室)62个,病床位155张,其中县医院80张,县保健所10张,乡镇卫生院6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36人,其中中级职称45人,初级职称291人,村委会乡村医生卫生员95人,保健员64人。农村乡(镇)卫生院12个;全县100%的行政村拥有医疗点。预防保健和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成效。全县出生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4.7%,"四苗"全程接种率达95%以上。 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县建设进一步加强。按照<<海南生态建设>>的要求,以创建热带生态文明示范县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生态资源目标责任制分解和落实,全县40个责任单位完成了50项考核指标,并通过了省环境目标责任制核查验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水体质量状况良好。大部分地面水达到或优于国家地面水二类标准。全县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有效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之内。全面完成"一控双达标"任务。 十一、人口、劳动就业、保障和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2003年全县出生人口1766人,出生率为12.07‰;死亡率为4.17‰;全年全县净增人口2251人,自然增长率为7.9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47482人。 劳动就业工作稳步发展。年末全部职工6899人,职工工资总额6345万元,比上年增长2.2%。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从业人员7558人,2003年征收基本养老保险金800万元。支付基本养老保险金1174万元,增长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6537人,2003年征收基本医疗保险金280万元,增长70%;支出基本医疗保险金246万元,减少8%。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县纳入城镇居民"低保"范围的人数1050户3597人,发放低保金61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职工年人平均工资9486元,比上年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44元,比上年增加117元,增长8.2%。 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成绩突出。年内农村改厕672户,改水受益人口991人。扶贫力度加大,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全县全年新增加脱贫人口3000人,贫困人口从2002年的1.13万人下降到2003年的0.83万人,贫困面下降3.2%。年内全县完成民房改造1050户。 备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时点数据,由计生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