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5 昌江县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邮电业务总量3167万元(不含移动联通业务,下同),比上年增长14.7%;局交换机容量达37028万门,增长0.99%;电话年末用户35082户(含小灵通),增长45.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达23073户,增长59.8%,农村电话用户达12039万户,增长24.4%;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4.8部,比上年增加4.3部,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4535户,比上年增长15.8%。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平稳发展。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629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5777元,增长14.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9224万元,增加1633万元,增长9.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814万元,增加10311万元,增长12.1%。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7342万元,比上年末减少592万元,减少0.67%。其中,短期贷款48459万元,比上年减少612万元,减少1.25%,中期流动资金代款基本与上年持平,中长期贷款20514万元,减少2292万元,减少10%。

全县保险部门全年共完成承保金额143974.7万元,比上年减少569287万元,其中农业险256万元,比上年减少3244万元。全年保费收入703.1万元,增长6.03%;其中:农业险保费收入8.8万元,增长17.3%。支付赔款期满给付额517万元,增长70%,其中农业险已决赔款32.3万元,比上年增长8.8%。

八、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体育事业

科技兴农初见成效、科技综合实力增强。近几年来,我县热带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主要来自科技的推动,我县实施"科技农业",组织推广百项科技项目,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取得显著成效。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以果树和反季节瓜菜等经济作物为主,如龙眼反季节催花技术、芒果施用多效唑催花等。今年,推广了台湾产的"台和兴"和催花保新两种新试剂,另外还推广了苏得利细菌农药、抗旱保水剂、土壤改良剂等新农药试剂以及化肥精、神龙牌氨基酸有机肥等新肥料。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方面到目前止共推广杂交水稻10.5万亩,推广水稻抛秧6万亩,甘蔗良种台糖系列新品种8万亩。除此之外,我县还利用本地自然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昌江是海南芒果大县和香水菠萝生产基地,曾获"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芒果)标准示范县"称号,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今年"黑冠长臂猿特种邮票首发式"活动,更增强全县人民的环保意识与生态观念。2003年全县推广农业科技成果13项,科技转化率达40.3%。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县有小学在校学生28223人,入学率为99.8%,初中生9489人,入学率为97.2%;全县剩余文盲半文盲14人,非文盲率达到99%以上,10月底,省教育督导团对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年审复查,对昌江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予以高度的评价和充分肯定。

文化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艺术馆2个,其中:文化馆1个,艺术馆1个;图书馆1个。全县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多彩。散文《土地庙的变迁》、《椰树风情》被《中华散文百年精华》收集出版,古体诗《中年感怀》被辑入《中华诗词精华》、《大使颂》被省音乐协会采用(待出版)。《山青水秀爱喝歌》被选送省群众艺术馆,乐曲《黎家乐》被省音乐家协会采用(待出版),自编自导的舞蹈《三月初三月弯弯》参加2003年在保亭举办的全省广场文艺汇演获得三等奖和创作奖。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3年4月初,我县组队参加全省少年田径锦标赛,获得男子甲组三级跳远第四名,县残联组织15名残疾运动员参加第三届残运会,获得团体总分第六名,田径总分第五名、获得单项2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1个第四名,有1人两次打破省残运会记录,有4人分别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九、卫生与环境保护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含门诊断、所)77个,病床位51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72人,其中中医师304人,西医师207人,中西医士97人,护师护士314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站2个、专科防治机构2个。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1个。

环境保护和与建设保持良好成绩。全县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环境质量指数继续保持在二级以内。年末我县有国家四级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3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29980公顷。

十、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再生产继续向低生育水平转变。2003年全县出生2698人,男婴1557人,女婴1141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36.5;人口出生率由上年的11.41‰下降到11.37‰,计划内人口出生人数2542人,计划生育率94.2%,比省下达的控制指标高3.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5.2个百分点;计划外多孩出生36人,计划内外多孩控制率1.3%,比省下达的控制指标低1.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外来人口10383人,其中持证8514人,持证率82%,查验率9864人,查验率96%,外来已婚育龄妇女2441人,应服务2441人,已服务2197人,服务率90%。人口死亡率由上年的3.44‰上升到3.64‰,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7.96‰下降到7.73‰,据调查结果推算,年末总人口为237368人,比上年末增长0.14%。

十一、劳动就业和人民生活

2003年我县新增劳动力1203人,其中528人通过自谋职业、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方面实现就业,就业率达48%。全县新增就业岗位413个,占今年就业任务103%;其中公益性岗位8个,教育岗位72个,县直机关岗位7个,企业单位326个。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50名,占任务的112.5%;授助"40.50"人员再就业52人,占任务的93%,在册登记下岗失业人员2546人,实现再就业的276名,占任务的133.5%,基本完成省人事劳动保障厅下达的五项目标任务。2003年年末单位从业人员达21208人,比上年增长4%,职工年平均工资实现10272元,比上年增长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950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51元,比上年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1.5平方米,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3.1平方米,增加0.6平方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