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屯昌县统计局 2007年3月29日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夯实经济基础,激活市场消费,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一、综合 经济稳健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生产总值147251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120万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15026万元,比上年下降1.3%;第三产业增加值53105万元,比上年增长9.9%。 从经济增长贡献率来看,第一产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4%、-1.8%、39.4%。 从经济结构变化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1.7%上升到今年的52.5%;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2.1%下降到今年的11.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6.1%上升到今年的36.5%。 二、农业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热带高效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业全年完成增加值为79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0%,拉动经济增长5.7个百分点。 种植业结构得到优化,并显现良好效应。今年粮食产量80698吨,比上年增长38.3%;糖蔗产量88103吨,比上年增长6.7%;油料产量4647吨,比上年增长3.5%;瓜菜产量124357吨,比上年增长1.9%;水果产量23415吨,比上年增长5.9%;热带作物面积(收获)7748公顷,比上年下降5.3%。瓜菜、油料、橡胶的平均价格好于上年,种植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畜牧业呈现较好发展态势。猪出栏量198843头,比上年增长11.0%;牛出栏量21101头,比上年下降0.5%;羊出栏量23852头,比上年增长8.0%;家禽出栏量3100712只,比上年增长10.0%。猪存栏量162545头,比上年增长0.3%;牛存栏量64696头,比上年增长0.1%;羊存栏量21240头,比上年增长0.3%。总肉量27632吨,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猪牛羊肉21637吨,比上年增长9.9%;禽肉5287吨,比上年增长11.2%。 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8934吨,比上年增长17.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9940万元,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52万元,增长15.8%;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6788万元,增长7.1%。在主要工业产品中,糖3623吨,增长0.9%;淀粉5600吨,增长1.8%;发电量940万千瓦小时,增长35.6%;供电量6512万千瓦小时,增长13.9%;自来水供应118万吨,增长12.3%;水泥11.16万吨,增长6.3%。 建筑业大幅下降。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086万元,下降19.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下滑趋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87万元,下降10.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886万元,下降13.1%;农村私人固定资产投资3401万元,增长12.0%。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平稳增长。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9686万元,增长9.4%。货物周转量为9683万吨公里,增长9.1%;旅客周转量49569万人次,增长8.5%;邮电业务量7561万元,增长12.1%。 六、市场消费与物价 市场消费较快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64万元,增长12.8%。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27711万元,增长14.9%;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0653万元,增长10.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31162万元,增长12.3%;住宿和餐饮业14185万元,增长14.3%;其他行业零售总额3017万元,增长10.4%。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连续22个月维持较低水平,为经济平稳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5%,衣着类价格下跌4.2%,家庭设备及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1%,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类价格下跌1.2%,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跌1.0%,居住类价格上涨7.7%。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5.6%。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经济形势严峻,旅游业有所发展。全年进出口总值和实际利用外资额为零。全年全县共接待旅游过夜人数4.8万人次,增长72.0%;旅游收入1884万元,增长66.2%。 八、财政与金融 地方财政较快增长,财政支出适度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4181万元,增长10.1%;地方财政支出25420万元,增长6%。 金融业稳定发展。全县全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期末余额140751万元,增加21677万元,增长1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4785万元,增加16815万元,增长17.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期末余额50745万元,减少12775万元,下降20.1%。 九、教育、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小学在校学生23766人,比上年下降4.0%;初中在校学生12377人,比上年增长1.5%;高中在校学生2785人,比上年增长5.4%;职中在校学生560人,比上年增长2.1倍。 卫生事业巩固发展。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16个,增加1个,病床位450张,增加7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15人,其中初级职称587人,中级职称133人,高级职称14人。农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为155990人,参合率达87.8%。 十、人口、劳动就业和人民生活 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全年人口出生率由上年的14.16‰下降到13.69‰,人口死亡率由上年的5.57‰上升到5.66‰,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8.59‰下降到8.03‰。全县年末常住人口为272148人,比上年末增长0.8%。 单位从业人员有所下降。全县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2484人,比上年减少1.5%,其中年末在岗职工人数11604人,比上年减少1.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1992元,比上年增长15.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468元,比上年增长14.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865元,比上年增长8.6%。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