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白沙黎族自治县统计局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五届三次全会及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努力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使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一、经济总体发展 全县整体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GDP)109003万元,按可比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182万元,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15394万元,增长14.3%(其中,工业增加值8084万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29427万元,增长13.8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116元,增长8.6%。 经济结构继续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2008年,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9.8%,降至58.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上年的43.5%,上升到50.7%,提高7.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2.5%,上升到14.1%,贡献率由上年的24.3%,降至15.7 %,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7.7%,降至27%,贡献率由上年的32.2%,上升到33.6%,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从产业内部看,在农业内部:橡胶、糖蔗、木薯、畜牧业等在农业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增加值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7%,比上年31.8%提高30.9 个百分点;在工业内部,制糖业继续支撑着全县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62%;在第三产业中,其他服务业的地位日益提高,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5.4 %。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较好,地方财政收入大幅提高。2008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8981万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5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12.8%,增长30%。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233万元,同比增长20%,其中增值税539万元,增长28.6%,营业税1165万元,下降19.7%;非税收入1726万元,增长52.9%。 地方财政支出5944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43.4%,同比增长67.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216万元,增长31.8 %;教育支出10026万元,增长77.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624万元,增长7倍。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延续粗放型增长方式,“一产高、二产低、三产弱”的产业结构格局仍得不到根本转变。农业基础仍薄弱,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及技术含量较低,农业增长点较少,持续快速增长乏力,农民收入水平仍低;工业经济总量小,发展后劲不足;创税产业小且少,财政收入渠道较窄,财政支大于收的矛盾继续增大;经济欠发达,物价上涨偏快,对城乡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城镇居民就业困难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扩大城镇就业,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关心弱势群体生活,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实惠。2008年,全县农村又有250户,999人走出贫困圈。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42元,同比增加429元,增长18.5%,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0元,同比增加1213元,增长15.1%,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6%。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9278元,同比增加2655元,增长16%,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分别为14%和10.5%。年末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11961万元,同比增长15.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5778元,增长13.2%。居民消费结构继续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2008年,完成农村茅草房改造280户, 2.5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8.66平方米,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7.67平方米,增长0.7%。 三、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调整,生产稳步发展。2008年,我县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大力实施扶农惠农政策,积极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较快发展。 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完成100624万元,同比增长9.7%,其中:农业产值47118万元,增长8.9%。种植业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效益良好。甘蔗下水田项目继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民从中得到很大的实惠。2008年甘蔗播种面积、新种面积、总产均有增长,成为08年农业增长的最大亮点。林业产值26681万元,增长12.1%。橡胶生产势头迅猛,产量和产值均快速增长,在农业中的基础地位逐步得到夯实。牧业产值22099万元,增长8.5%。牧业生产稳步增长。生猪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扬,效益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提高,使生猪生产形势看好。渔业产值2936万元,增长8.8%。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如下: 四、工业 工业生产在上年恢复性快速增长的基础上,2008年,糖蔗原料充足,制糖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拉动全县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35692万元,同比增长2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788万元,增长21.9%;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4904万元,增长13.6%。工业增加值8084万元,同比增长2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64万元,增长2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520万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6659万元,产品销售率86.6%,比去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食糖62248吨,增长33%;淀粉7355吨,下降35.1%;发酵酒精2468千升,增长4.2%;芯板8320立方米,增长2.27倍;水泥24046吨。 受工业产品价格下降影响,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2008年,由于我县主要工业产品蔗糖及淀粉的价格大幅下降,使我县工业经济效益急剧下滑。全县规模以上工业1—11月产品销售收入22506万元;同比增长18.3%。实现税收2000.4万元,增长10.9%。利润总额由上年的1658万元,降至为负1983万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我县加大城市建设投资力度,牙叉第二市场、住宅楼、方亮新区土地开发等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亮点。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253万元,同比增长19%。其中,城镇投资26681万元,增长26.1%;农村投资772万元,下降59.4%,农村个人投资4800万元,增长19.1%。从投资方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73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4%,下降63.8%;第二产业投资579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8%,增长1%;第三产业投资24729万元,占投资总额的76.7%,增长4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