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5 白沙县统计局

六、消费市场与物价

城乡消费品市场持续旺销。受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社会商品零售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1740万元,同比增长21.2%,其中:县镇13580万元,增长21.2%;农村8260万元,增长22.7%。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501万元,增长21.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469万元,增长19.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398万元,住宿和餐饮业101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14.7%。

市场物价偏快上涨。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6%。食品类、服务项目类、居住类和建筑材料类上涨较快,分别上涨9.4%、11%、11.3%和6.5%;衣着类上涨2.3%;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上涨2%;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上涨0.8%;医疗保健类下降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3.1%。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运输业稳步发展。继续完善县乡公路改造和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建设,硬质公路大幅度增加。2008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934.5公里,高级次高级公路238.4公里,同比增长19.9%。全年货物周转量20349万吨公里,增长18.2%;旅客周转量19829万人公里,增长19.1%。

邮电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2008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6978     万元,同比增长14.2%,其中,邮政业务量1599万元,增长13.4%。年末电话总用户56369户,增长1.4 %,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4265户(有线固定电话17298户、无线固定电话6967户),比上年下降12.2  %。移动电话用户32104户,增长15%。年末拥有互联网用户3345户,增长55.9%。各类函件3.7万件,包裹0.3万件,订销报纸和杂志累计份数分别为221.6万份和7.9万份,邮政储蓄逐年提高,年末存款余款48232万元,增长14.5%,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款持续快速增长,放贷减少。200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5亿元(含外币,下同),同比增加4亿元,增长27.4%,其中,企业存款3.6亿元,增加1.3亿元,增长58.4%;居民储蓄存款11.2亿元,同比增加1.5亿元,增长15.7%;其他存款3.7亿元,增加1.1亿元,增长44.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亿元,下降59%。

金融企业经济效益继上年好转的基础上又上新台阶。2008年,营业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31.5%(不含工行下同),企业亏损面继续缩小。金融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57万元,增长1.5倍。

保险业稳步发展。2008年,保险机构承保金额74475万元,同比增长16.8%,其中,财产保险承保金额73875万元,增长17.9%。实现保费收入446万元,增长10.3%,其中,财产险收入401万元,增长10.5%;寿险收入25万元;健康和意外伤害险收入20万元。全年赔款及给付金额126万元,下降22.5%。其中,财产险赔付120万元,下降25%;健康和意外伤害险赔付6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坚持教育发展优先,继续加强基础教育,进一步扩大“两免一补”政策实施范围,地方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9579万元,增长45.9 %,其中,预算内财政拨款9116万元,增长41.9%,在校生人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849元,增长54.4%,在校生人均实际财政拨款3663元,增长70.9%。年未全县有各类学校84所,其中:小学58所,普通中学14所;专任教师1473人;中小学在校生23113人,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892人,普通中学校在校生8412人,小学在校学生13809人,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小学99.8%,初中70.8%。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小学99%,初中96.6%,升学率小学99.8%,初中93.7%。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经济增长技术含量明显增强。科技队伍不断壮大,技术力量明显增强。2008年,全县共有科技专职人员33人、科普人员1065人,取得技术职称的农民1675人。全年共举办青少年科普讲座6次,听讲人数2000人次,举办科普讲座25次,听讲人数1300人次,组织科技下乡30次。全年科技经费筹集755万元,同比增长8.5 %,其中:政府资金495万元,下降9.3%;企业资金260万元,增长73.3%。科技专项经费支出420   万元,增长10.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63万元,增长8.7%。全年共申请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申请受理3项。推广22个优良品种10个和专项技术。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继续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新的景象。认真抓好文化下乡,2008年,共开展文化下乡35场。开展丰富多彩文艺活动,在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大型文艺晚会5场,在今年省东西南北中广场文艺汇演中,我县参赛的4个节目又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大力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年共放映电影1188场,观众达35万多人次。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稳步推进,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和95%以上。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1556户,增长9.3%。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部门的职能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取得较大成绩,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步伐加快,农民就医条件日趋改善。2008年,全县参合人数达94438人,参合率为99.3%。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农村卫生室下同)103个,增长30.4%;病床位195张,增长8.2%;卫生技术人员40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1人(医师91人;助理医师40人);注册护师(士)116人;药师(士)10人;技师(士)16人。农村医疗卫生组织不断壮大,2008年,全县共有农村卫生室62间,乡村医生55人,农村接生员247人。医疗服务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住院治愈率69.6%,好转率24.6%,死亡率0.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9.7%,门诊急诊抢救成功率90.5%。妇幼保健工作条件大大改善,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就,全民健身活动日趋活跃。加强体育工作,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山区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2008年,在省第三届体育运动会上,我县体育健儿又获14金、11银和5铜的好成绩,3名女运动员创4项省纪录。在各大节日中,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3次,运动员1100人次,全民健身活动36次,参加运动人数6 万人次,大大丰富我县体育文化。

十一、人口、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