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新兴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县现有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中心文化广场各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广播电台和电视转播台各1座,有线电视台1个,广播(有线)电视站11个;全县共有文化服务中心1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89.07%和95.75%。全年送戏下乡45场,送电影下乡106场,送图书下乡5000余册。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禅宗六祖等历史文化逐步得到深入研究、开发利用。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未含诊所、卫生站)56个;医院2间,妇幼保健院1间,卫生院13间,医院病床床位589张。全县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87人。其中执业医师239人,执业助理医师174人,注册护士453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不断加强和改善,卫生保健进一步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86.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0.1%,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67.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不断推广。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和补充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83.22%和73.98%。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果,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普及。2004年新兴籍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世界、亚洲比赛冠军各1个,全国比赛冠军8个、亚军2个,省级比赛冠军11个、亚军5个。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普及。全年共举办镇及镇以上运动会44次,参赛运动员达1.2万人次。全年共开展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115次,参加人员达12万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果。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1个,总投资942万元。全县建设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9.07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音达标区1个,面积9.07平方公里。县城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Ⅰ类水质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大。全年县城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万吨,排放达标量为328万吨,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9.1%,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全县建成森林公园9个,面积157平方公里。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98%以上;全年工业污染防治总投资1552万元,增长7.6%;建立环境保护监测站1个。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发展继续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稳定。根据2004年县公安部门人口统计,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51109人。其中:男性人口229627人,女性人口221482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人口(新口径)157671人。据县计生部门统计,全县人口出生率11.05‰,死亡率5.71‰,自然增长率5.3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2004年县农业局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278元,比上年增加250元,增长6.2%。城镇职工工资水平提高。据统计,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93324万元,比上年增长24.17%。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952元,比上年增长17.23%,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5.0%。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生活相对仍困难。 城乡储蓄存款快速增加。2004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1003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40625万元,增长15.08%。 城乡居住条件逐步改善。2004年全县城乡私人建房竣工住宅面积20.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城镇私人建房竣工住宅面积4.23万平方米,下降8.0%;农村私人建房竣工住宅面积16.49万平方米,增长16.0%。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大。年末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有3.36万人,增长0.9%;参加失业保险人员有2.61万人,增长1.2%;参加医疗保险人员有1.73万人,增长8.4%,参加工伤保险人员有1.6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有1.43万人,有0.53万离退休人员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6个,拥有床位580张,年末在院人数547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全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总人数6920人,其中城镇940人,农村5980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67个,星光老年之家15个,社区服务志愿组织机构数136个,全县12个镇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设施。 注:1、本公报统计数据为年度快报数。 2、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 3、按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农业总产值改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本公报的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和总产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5、各项指标的对比基数为《新兴县2003年国民经济统计年鉴》的同指标统计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