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新兴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建设山区经济强县、文化大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积极实施加快发展战略,深化各项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三化一游”战略,全县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快速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县十三届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加快发展。据初步核算,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4956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490万元,比上年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201832万元,比上年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1302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在第三产业中,其他服务业增长22.1%,运输邮电业增长11.3%,批发零售餐饮业增长14.5%。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1010元,比上年增长14.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2753元,比上年增长14.2%)。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04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3.3:40.0:26.7调整为33.0:40.7:26.3。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加快农村经济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和布局的优化,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产业化方向发展。工业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工业,加快特色和支柱工业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民营经济发展迅速,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增大。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加,高效工业投资规模扩大。 城镇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全县从业人员4.69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1194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632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3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55人,登记失业率2.52%,比上年下降0.38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业发展较慢;农业基础不稳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加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镇经济仍较弱;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矛盾较突出,投资环境尚需改善,工业化进程较慢;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企业效益不高;就业压力仍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低收入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2004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3490万元,比上年增长9.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624万元,比上年增长9.75%。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粮食作物面积稳定,优质稻、优质水果、花卉等高值作物发展较快,种植业结构日趋优化。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0319亩(未含大豆),比上年增长5.26%;总产量161856吨,比上年增长6.07%。稻谷播种面积302954亩,比上年下降0.11%;产量143526吨,增长1.78%。优质稻占稻谷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86.2%,比上年上升5.5个百分点;水果总产量34227吨,增长14.27%。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更新、低产林改造和疏林补植总面积37231.5亩,比上年增长62.2%。其中:荒山造林2200亩,迹地更新33431.5亩,低产林改造1600亩。义务植树61.8万株。幼林抚育37231.5亩。森林资源保持良性循环,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1.1%。 牧业、渔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129500吨,比上年增长14.78%;其中:家禽肉产量82234吨,增长16.75%,猪肉产量46140吨,增长9.89%。全年水产品产量20096吨,比上年增长10.2%。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0633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9%;每百亩耕地动力装备水平达93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12593吨,比上年增长15.6%;有效灌溉面积187104亩,占常用耕地总面积67.0%;旱涝保收面积135279亩,占常用耕地总面积48.4%;全年农村用电量953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9%。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出路,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积极作用。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0%;营业收入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实现增加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快速增长。2004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82989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为1492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35.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31.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8.2%;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9.5%;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20.6%。全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716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02236万元,增长17.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企业总产值640420万元,比上年增长21.6%;重工业企业总产值61816万元,比上年增长5.2%;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5446万元,比上年增长6.5%;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73349万元,比上年下降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277891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34555万元,比上年增长17.1%。 工业品销售和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较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692542万元,比上年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全年完成工业品出口交货值318243.6万元,增长19.38%。 工业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特色产品日用不锈钢制品、塑料制品、伞等轻工业品增长较快,重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结构调整有待深化,重工业除水泥有较大的增长外,其他发展较慢。 工业经济效益仍不够理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8.3%,比上年上升4个百分点。其中资本保值增值率106.8%,上升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14次,加快0.3次;全员劳动生产率42247元/人年,增长10.2%;成本费用利润率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82725万元,增长20.2%;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9118万元,比上年下降6.9%。 建筑业生产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8843万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828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01.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