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清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5 清远市清城区统计局

五、 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贸易成交活跃,物流畅旺。全区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企业36家,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企业18家,住宿餐饮业企业18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35亿元,同比增长24.1%,总量和增速在全市8个县、市、区中居第一位,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1.6%。一批新增限额以上的企业,如国美电器、正利车行、皇朝大酒店、以及君豪酒店等,成为我区社会消费品市场新的增长点。

六、 对外经济贸易

2006年,全区新批“三资”企业41家,增资企业13家(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408万美元,同比增长1.78倍,“三资”企业总产值达3.21亿美元,同比增长36.2%,其中出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海关口径)1.87亿美元,同比增长62.7%;外贸进口总额1.14亿美元,同比增长29.1%。

七、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5.68亿元,比上年增收1.51亿元,增长36.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587万元,比上年增收9509万元,增长55.7%。财政总支出54326万元,比上年增支1.27亿元,增长30.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52323万元,比上年增支12616万元,增长31.8%。

金融形势稳定。全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76亿元(存贷款余额为本币,下同),比上年末增长31.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8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0.2%。各项贷款余额36.92亿元,比年初增长45.9%。

八、旅   游

借市委、市政府大力打造优秀旅游城市之机,我区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370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12.0%。旅游景点不断增多,旅游设施、服务不断完善,使我区旅游业越加红火。黄腾峡漂流、广州后花园、白庙渔村等已成为我区远近闻名的旅游热点,新开发的牛鱼嘴生态旅游风景区,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成为我区旅游业的新亮点,并带动其他行业一起发展。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6年,我区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教育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2006-2007年学年初,全区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共有194所,同比减少16所。其中职业中学1所,普通高中4所,普通初中21所,小学86所,幼儿园82所。全区共有在校学生108497人,同比增加1293人。其中职业中学在校学生4200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969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26888人,小学在校学生5539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4019人。共有专任教师4935人,其中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54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489人,普通初中专任教师1396人,幼儿园专任教师726人。

2006年末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038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0.77万人。全区现有科研活动机构1所,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0人。

十、 文化、体育

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区现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2个,藏书5万册,剧场、影剧院3个。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已达到100%。群众性文化活动异常活跃,形式多样,涌现出大批优秀文学、美术、摄影、音乐、雕塑等作品。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身体素质不断提高。2006年我区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全民健身运动得到广泛开展。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有7名运动员获优秀运动员奖。东城街办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江滨公园全民健身活动点被评为省第二批全民健身活动示范点。

十一、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 53个,其中综合医院1所,卫生院12所。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431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0.78张。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99人,其中执业医师179人,执业助理医师108人,注册护士240人。此外,全区还有个体诊所、卫生所36间,乡村卫生室176间。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672人,同比增加700人;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3401人,同比增加1139人;失业保险人数10986人, 同比增长70人。

社会福利网络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全区现有福利收养机构9间,床位410张。全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中城镇占1456人,同比增加5人;农村9355人,同比增加646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2308人,同比增加158人。

十二、 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上升。全区年末户籍总人口550202人,比上年末增加5813人,其中男性282366人,女性267836人,男女性别比为105.4:100,比上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003人,人口出生率10.77‰,同比上升0.2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851人,死亡率5.12‰,同比下降0.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66‰,同比上升0.31个千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9元,同比增 1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46元,同比增长10.3%。

注:1. 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 各项指标对比均使用可比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