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5 梅州市梅县统计局

2006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四个梅州”和“七大发展战略”,努力克服“八.七”矿难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种种困难,坚定不移地发展县域经济,取得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年初提出的各项经济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比上年增速增加2.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3.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20.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4.5:47:28.5,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财政收入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较高增幅。全年实现本级财政收入2.95亿元,按可比口径对比增长17.26%。

市场物价总水平小幅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2%,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0.8%。

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基本稳定。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4.23万人,其中城镇在岗职工2.71万人,减少1.5%;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共2.87万人,增长8.7%。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3%。

各项改革工作继续完善。全县基本实现国企改革目标,有96.6%的国企完成改制,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全部退出市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扎实有效开展,全县有61.5%以上的农村人口得到实惠。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工作有待继续加强,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水平仍有待继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有待继续优化。

二、农业

农业稳定结构优化。全年粮食总产量22.21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水稻产量18.38万吨,比增1.3%。经济作物产量中,花生增长1.7%,烤烟增长1%,甘蔗减少0.4%,蔬菜减少2.6%。

水果生产向优质化发展。全年水果总产量46.93万吨,比上年增长5.8%;其中金柚产量32.47万吨,比增7%。

畜牧、渔业保持稳定。全年生猪饲养量64.94万头,猪肉产量2.8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3%和2.6%;水产品产量2.73万吨,比上年增长2.5%。

林业生态环境优化。全年完成造林(含迹地更新)面积2800公顷,现有封山育林面积2667公顷,森林覆盖率70.8%。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2006年比200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2.7%,农村用电量增长7.3%,化肥施用量(折纯)增长6.2%,有效灌溉面积减少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有所突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4.3%。

工业经济效益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223.35,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减亏29.4%,实现利税总额增长59.2%。

建筑业保持相对稳定,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92亿元,比上年减少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在调整中有所回落。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47亿元,比上年减少25.5%,民营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比重不断扩大,占比重66%。

投资结构改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交通运输、能源等基础建设投资达10.1亿元,占比重49.3%。

2006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有:新建公路27公里,改建(改造)公路206公里,水力发电3120千瓦;累计新增中小学学生席位3.29万个,中小学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传输服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邮政不断发展。全年交通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15亿元,比上年增长8%。

电信传输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万户,比上年增长1.7%;互联网用户8300户,比上年增长15.3%。

旅游业发展取得突破。2006年我县通过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活动,城市现代旅游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素质、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旅游业从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42万次,比上年增长34%;旅游总收入14.8亿元,比增64.8%。

六、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其中城镇零售额12.96亿元,比增16.1%;农村零售额17.25亿元,比增15.3%。

分行业零售额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5.36亿元,增长12.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85亿元,增长12.5%。

七、对外经济贸易

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已批准)32宗,合同金额3.3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2.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820万美元,比增31.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60万美元,比增1.3%。年末已注册外商投资企业105户,比上年增加27户;全年出口创汇8288万美元,比增13.3%。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09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

八、金融和保险业

各项信贷业务稳定发展。20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88亿元,比上年减少1.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8亿元(未含邮政储蓄),比增8%。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末县中保财产险各类保费收入增长11.9%,赔款金额减少25.9%;县中保人寿险保费收入减少0.1%,赔款金额增长49.2%。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年全县获七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梅县梅雁电解铜箔有限公司的《9微米双面粗化电解铜箔》项目成为该年度全市唯一的一等奖,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队伍实力增强。年末全县拥有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科学技术人员8389人,比上年增长2.2%,其中高级职称296人,比增30.9%;中级职称4332人,比增9%。

教育事业巩固发展。全县小学在校学生4.37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34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4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4.1%。

文化事业丰富多彩。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影剧院10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纪念馆各一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各一座,有线广播电视站20个,有线电视用户4.1万户;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日益发展。全县80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95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69人,其中医生808人。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都有进一步发展,全年未出现重大“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