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蕉岭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54022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334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5668万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82020万元,增长8.7%,三次产业构成为18.2:49.5:32.2。2006年全县实现国、地税收入29309.87万元,比上年增加5240.37万元,增长21.7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2%(上年为100%)上涨0.2个百分点,其中居住类上升4.1个百分点,食品类下降1.1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上升5.3个百分点,娱乐教育及文化用品服务类上升0.5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1.1个百分点,衣着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分别下降1.5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类上升0.4个百分点。 2006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0.97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79万人,比上年增长5.92%。全年新开发就业岗位1931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31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员1476人,登记失业率2.6%,国有企业中下岗失业人员1326人。 二、农业 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现行价)76206.9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8%。 全年粮食总产量69192吨,比上年减少0.97%。 2006年当年荒山造林及迹地更新面积26公顷,年末已建成生态公益林2.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8.4%;年末森林蓄积量为512万立方米。 全年肉类总产量18829吨,比上年增长2.03%。 全年渔业水产品产量3953吨,比上年增长0.1%。 2006年全县乡镇企业全年营业收入159134万元,比上年增长8.74%;实交税金7679万元,比上年增长10.94%;利润总额11639万元,比上年增长22.94%。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8.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化肥施用量(折纯)7750吨,比上年增长17.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045公顷,比上年增长14.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1057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年工业用电量72332.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17%。 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0.55%,比上年上升8.16个百分点。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23348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税金总额19527.4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实现利润总额3820.6万元,比上年增加利润2074.6万元,增长118.8%。 全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5098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全县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964万元,实现税金1053万元。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1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1.3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854万元,比上年减少15.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8210万元,比上年增长7.6%;更新改造投资9161万元,比上年增长44.1%;房地产开发投资1916万元,比上年减少46.3%;其他经济和下三级投资17567万元,比上年下降46.3%。 五、交通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0364万元,比上年增长6.7%。由于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2006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278.4公里,与上年持平;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133公里,与全市平均72.2公里高出60.8公里,居全市前列。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17901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4%;客运周转量7395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4%。 年末全县汽车拥有量达到6324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3.8%。其中:载客汽车3097辆,增长28.1%,普通载货汽车3222辆,增长20%。 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1648门,固定电话用户46783户,比上年下降9.3%;其中市话21638户,比上年下降10.7%,农话25145户,比上年下降7.95%。移动电话用户93471户,比上年增长7.8%。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64.7部,移动电话129.2部;电脑网络发展较快,年末互联网用户达5647户,比上年增加901户,增长19%,每百户拥有互联网7.8条。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208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5%。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91633.2万元,比上年增长15.38%;餐饮业零售额10448.4万元,比上年增长9.6%。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9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9.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5.4%。至年底止,全县有“三资”企业20家,从业人员1999人;主营业务收入34260万元,比上年增长6.7%;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1987万元,利润总额662万元。 据统计,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国内外游客5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其中国内游客56.8万人次。全年旅游业收入4334万元,比上年增长3.0%。 八、金融和保险业 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52765万元,比年初增长11.8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3803万元,比年初下降6.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2971万元,比年初增长13.17%。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65195万元,比年初增长2.62%。 2006年财产、人寿保险费收入4116万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9.7%。支付险赔金额1679万元,比上年下降10.9%。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6年末,国有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981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数1596人。2006年全县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评定县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2006年全县有普通中学19间,在校学生15880人,比去年同期减少810,下降4.85%;职业中学1间,在校学生905人,比上年增加112人,增长14.1%;小学67间,在校学生人数15562人,比上年减少7.7%。2006年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升学率100%;初中学生升学率76.1%。2006年考入大专以上的人数1282人,比上年增加165人,其中本科445人,比上年增加93人。 2006年末,黄桂清图书馆有藏书10.8万册,法刚博物馆馆藏物品736件。积极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今年共组织送戏下乡80场,送电影下乡130场,送书下乡2000册,受教育人数达30.5万人次。广播电视业不断发展。全县共有电视差转台1座,卫星电视接收站36个;有线电视用户2.9万户,城乡入户率70%,电视覆盖率100%。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5个,床位474张,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20.7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645人,其中执业医师174人,执业助理医师95人,注册护士190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