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5 梅州市梅县统计局

“十五”时期(2001年—2005年),是我县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市委“四个梅州”和县委“七大发展战略”,突出县域经济发展主题,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的目标任务。

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十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增长10.1%,人均GDP增长9.9%;2003年,我县人均GDP首次突破万元大关。2005年,全县GDP达69.74亿元,人均GDP达1342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6.7%,比2000年增长61.8%和60.2%。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结构由2000年32.8:43.4:23.8调整为2005年24.0:48.0:28.0。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十五”时期,我县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5.3%,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九五”时期平均增幅增加8.1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温和增长。

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据劳动部门统计,“十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4万人,比“九五”时期增长10.9%;年末平均登记失业率2.95。2005年,全县在岗职工人数27470人,比2000年减少21.3%,平均每年减少4.7%。

企业转制有效推进。2003年至2005年,我县已完成改制企业75户(其中国有65户,集体10户),占列入转制企业总户数的86.2%;安置职工3637人,占应安置职工人数的85.7%。

“十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工作还未取得有效突破,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水平仍有待继续提高,产业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优化等。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16.77亿元,比2000年增长21.9%,平均每年增长4.0%。

林业生产向促进生态环境优化方向发展。“十五”时期,全县完成造林(含迹地更新林)面积累计11533公顷,比“九五”时期增长40.5%,平均每年增长7.0%。200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73.8%。

农业生产条件基本稳定。2005年比200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12.6%,农村用电量增长19.6%,化肥施用量(折纯)减少6.7%,有效灌溉面积减少9.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7.86亿元,比2000年增长62.5%,平均每年增长10.2%。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2005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65亿元,比2000年增长153.7%,平均每年增长2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十五”时期,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122.72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62.94亿元,增长105.3%。民营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十五”时期,仅梅雁股份、宝丽华集团两大上市公司共完成投资达67.4亿元,占总投资的54.9%。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中,用于交通运输、能源、河堤改造等基础建设投资达51.52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96.1%。

“十五”时期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有:新建公路190公里,改建(改造)公路394.3公里;水泥生产能力135万吨/年,液晶显示器60万台/年,光盘生产线1亿片/年,发电机组容量其中火力发电55.8万千瓦,水力发电7.2万千瓦;累计新增中小学生席位3.24万个,中小学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5年,全县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4.8亿元,比2000年增长85.7%,平均每年增长13.2%。

交通运输能力提高。2005年比2000年,旅客运输量增长40.8%,平均每年增长7.1%;旅客周转量增长52.7%,平均每年增长8.8%;货物运输量增长57.2%,平均每年增长9.5%;货物周转量增长79.4%,平均每年增长12.4%。

邮电业务发展迅速。2005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948万元,比2000年增长112.9%,平均每年增长16.3%。“十五”期末全县拥有农话交换机总容量1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0.8万户,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56.6%和62.7%。在此期间,移动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在我县加速发展。

旅游事业长足进步。2005年,我县共接待旅游人数180万人次,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接待54.5万人次,雁鸣湖旅游度假村接待51.5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2.4亿元。

六、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销售稳中趋活。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161万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0年实际增长86.2%,平均每年增长13.2%。其中,城市平均每年增长12.6%,农村平均每年增长13.7%。

城乡集市贸易活跃。2005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81亿元,比2000年增长1.6%。

七、对外经济贸易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五”时期,我县兴起新一轮的招商引资热潮,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五年间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100宗(已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94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702万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33.4%。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果。“十五”时期,全县累计外贸出口总额达34638万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90.8%。

八、金融和保险业

各项信贷业务稳定发展。20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07亿元,比2000年增长80.1%,平均每年增长12.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2.56亿元(未含邮政储蓄),比2000年增长80.7%,平均每年增长12.6%。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比2000年,县中保财产险各类保费收入减少41.5%,赔款金额增长18.7%;县中保人寿险保费收入增长25.1%,赔款金额增长2.1倍。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学事业不断进步。“十五”时期,我县共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5项,县级68项。科技队伍实力增强。2005年,我县拥有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科学技术人员8856人,其中高级职称349人,占比重3.9%;中级以上科技人员占比重由2000年的28.6%提高到2005年的40.4%。

教育事业巩固发展。“十五”时期,普通中学年平均在校学生46279人,比“九五”时期增长20.1%;小学年平均在校学生55886人,减少23.4%。小学学龄儿童平均入学率99.9%,小学平均升学率98.7%,初中平均升学率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