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蕉岭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5 梅州市蕉岭县统计局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四个梅州”和“四个县”的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不稳定的因素,团结拼搏,积极创新,真抓实干,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发展态势趋于稳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稳中有升,贸易出口增长较快,投资增长回归理性,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健康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据初步统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3338万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547万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03981万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75810万元,增长6.0%。“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平均每年增长2.8%;第二产业平均每年增长8.8%;第三产业平均每年增长9.3%。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长3.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1.3%,金融保险业增长4.5%,房地产业增长1.1%,其他服务业增长5.9%。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19.3:46.9:33.8转化为19.5:46.6:33.9。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和布局优化,农业产业化、商品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深化。交通、旅游、商饮业发展趋旺,金融、保险稳定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市场价格总水平略有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2.2%(上年为100%),其中居住类上升5.3%,食品类上升3.7%,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5%,娱乐教育及文化用品服务类上升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0.3%,衣着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分别下降0.4%、1.2%和0.4%。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开发就业岗位1931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26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员869人,登记失业率2.6%,国有企业中下岗失业人员仍有1269人。2005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0.8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69万人,比上年下降8.15%。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新技术型企业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不够理想;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仍艰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大;社会就业压力仍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优化粮经比例。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现行价)71153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9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3%。

全年粮食总产量69868吨,比上年减少0.2%,其中稻谷61966吨,比上年增长0.74%;烤烟总产量1022吨,比上年减少9.6%;花生总产量3442吨,比上年减少3.6%;水果总产量26300吨,比上年减少13.5%;茶叶总产量712吨,比上年减少1.8%;蔬菜总产量58005吨,比上年减少8.7%;果用瓜总产量9183吨,比上年减少7.3%。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2005年末已建成生态公益林2.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7.4%;年末森林蓄积量为276万立方米,森林资源继续保持林木年生长量大于年消耗量的良性循环。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质量提高。全年肉类总产量18454吨,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猪肉产量为14460吨,比上年增长10%;当年猪出栏206895头,比上年增长17.2%;牛出栏4580头,比上年减少12.9%;羊出栏16364只,比上年增长28.3%。年末生猪存栏120097头,比上年增长5.3%;牛存栏11831头,比上年减少0.2%;羊存栏8809只,比上年减少17.7%。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品种不断增加。全年渔业水产品产量3948吨,比上年增长2.6%。

乡镇企业平稳发展。由于受兴宁“8.7”事件的影响,全县乡镇企业全年营业收入146345万元,比上年下降3.5%;实交税金6922万元,比上年减少5.0%;利润总额9467万元,比上年下降10.6%。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8.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化肥施用量(折纯)6588吨,比上年减少13.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399公顷,比上年减少1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抓工业,兴经济”成效显著,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94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65700万元,增长10.8%,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增加值28400万元,增长20.3%。全年工业用电量6676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6%。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5.46%,比上年下降19.83个百分点,呈“三升四降”的态势。“三升”即: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上升0.1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比上年上升1.4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9.6%。“四降”即:总资产贡献率比上年下降2.36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比上年下降55.57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比上年下降3.24个百分点。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8857万元,比上年下降12.6%,其中税金总额17111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实现利润总额1746万元,比上年减少利润5450万元,下降75.7%。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9881万元,比上年减少20.0%。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09.7万元,实现税金671万元。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5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752万元,比上年减少9.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5509万元,比上年减少32%;更新改造投资6358万元,比上年增长22.3%;房地产开发投资4176万元,比上年减少36%;其他经济和下三级投资32709万元,比上年增长43.6%。县及县以上投资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106个,比上年增加5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3个,比上年增加41个;竣工投产项目87个。

投资结构不断调整。在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全年投资1105万元,比上年增长6.37倍;第二产业投资33707万元,比上年减少30.7%;第三产业投资43940万元,比上年增长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