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蕉岭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5 梅州市蕉岭县统计局

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全年投资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21个,实际建成投产项目16个。

全年全县新增固定资产43554万元,比上年增长14.3%。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项目有: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55万千瓦;旋窑水泥生产能力75万吨;新建二级公路20公里。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3360万元,比上年增长3.8%。由于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2005年末,公路通车里程853.9公里,比上年增加39.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88.9公里,比上年增加4.08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17543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2%,其中公路174935万吨公里,增长0.15%,水运501万吨公里,增长34.3%;客运周转量722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2%,其中公路71944万人公里,增长6.1%,水运270万人公里,增长28%。

年末全县汽车拥有量达到5107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6.7%。其中:载客汽车2417辆,增长10.5%,普通载货汽车2685辆,增长22.7%。

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1294门,固定电话用户51558户,比上年增长2.4%;其中市话24241户,比上年增长5.0%,农话27317户,比上年增长0.3%。移动电话用户85000户,比上年增长18.9%。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23部,移动电话37部;电脑网络发展较快,年末互联网用户达5750户,比上年增加2950户,增长105.4%,每百人拥有互联网2.5条。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市场供应丰富充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8951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其中县以上零售额47137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县以下零售额41814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1%。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79418万元,比上年增长13.9%;餐饮业零售额9533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十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9.4%。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5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6.7%。至年底止,全县有“三资”企业25家,从业人员2200人;主营业务收入32114万元,比上年增长4.4%;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2253万元,比上年增长20.4%。

旅游事业稳步发展。围绕把蕉岭建设成为“美丽的客家明珠”这一思路,认真挖掘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把我县建设成具有客家特色的闽粤赣三省边陲旅游胜地。由于旅游项目不断完善和开发,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据统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其中国内游客55万人次。全年旅游业收入4208万元,比上年增长2.0%。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20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5954万元,比年初增长13.7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6195万元,比年初增长26.5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0508万元,比年初增长15.64%。各项贷款余额151680万元,比年初增长20.07%,其中:短期贷款59871万元,比年初增长20.9%,中长期贷款91238万元,比年初增长18.84%。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2005年财产、人寿保险费收入5530万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168万元,比上年下降4.9%;人寿保险费收入4362万元,比上年增长1.9%。支付险赔金额1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财产保险支付赔款金额589万元,比上年下降4.7%;寿险给付及赔付金额1296万元,比上年增长37.0%。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队伍加强,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5年末,国有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94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数1476人。2005年全县评定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普通中学18间,职业中学1间,在校学生17483人,比上年减少1.1%;小学76间,在校学生人数16865人,比上年减少8.2%。2005年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升学率100%;初中学生升学率65.13%,与上年持平。2005年考入大专以上的人数1117人,比上年增加97人,其中本科352人,比上年减少10人。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2005年末,黄桂清图书馆有藏书10.5万册,法刚博物馆馆藏物品736件。积极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今年共组织送戏下乡80场,送电影下乡20场,送书下乡2500册,受教育人数达13万人次。广播电视业不断发展。全县共有电视差转台1座,卫星电视接收站36个;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城乡入户率68%,电视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深入发展,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5个,床位47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662人,其中执业医师167人,执业助理医师92人,注册护士192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人。县镇两级医院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体育事业取得可喜成绩。2005年,我县运动员在参加亚洲区大学生运动上,获得400米、4×400米接力金牌2块;在全国田径锦标赛(室外)中获得800米第二名,全国田径锦标赛(室内)中获得800米第三名。在梅州市第五届运动会田径项目比赛获得金牌总数及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年来,我县体育健儿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奖牌59.5块,其中金牌22块、银牌21块、铜牌16.5块。全县共召开了各大中型运动会5场,参加人数2000人。

十、人口、环境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县人口出生率8.95‰,死亡率6.44‰,人口自然增长率2.51‰。公安部门统计年末户籍人口228232人,比上年增加3060人,增长1.4%,其中农业人口163722人,非农人口64510人。

环保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2005年末全县有环境监测站1个,设立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112.52平方公里。当年动用环境污染防治资金1380万元。废气处理率达100%,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9元,比上年增长3.0%。据农村住户调查统计显示:我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26元,比上年增长1.6%,恩格尔系数为50%。2005年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4186万元,比上年增长8.3%,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3387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3714.06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6.5%,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为2226.66万千瓦时,增长15.3,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为1487.4万千瓦时,增长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