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博罗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5 惠州市博罗县统计局

2004年,全县人民在中共博罗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全面实施“八大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克服困难,取得了积极成效,国民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26.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增幅同比快3个百分点。是1999年以来运行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2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66.36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34.80亿元,增长35.0%。三次产业的构成为19.9:52.5:27.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3.6%,拉动GDP增长7.9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新批准12家国有企业改制,富华集团的改制正在抓紧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撤并了两个镇,撤消了2个职能部门,设立了中小企业局,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削减了1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了投资服务公司。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成绩,县城、园洲和龙溪等沿江镇的污水处理厂均成功采用BOT模式进行建设;博罗中学新校区等的建设也采用市场化方式融资;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和增资扩股的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劳动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年末从业人员484927人,比上年增加38406人。全县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就业途径实现再就业人数为5170人,再就业率为76.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

税收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各项税收收入94120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国税收入67790万元,增长22.0%;地税收入26330万元,增长22.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就业门路窄,农民增收仍较缓慢;经济发展外部制约因素增多,项目用地和电力供应较紧张;区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东西部发展的差距仍很大;工业缺少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整体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隐患犹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农业

种植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3.62万亩,比上年增加1.23万亩;甜玉米种植面积12.49万亩,增加3.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7.49万亩,减少3.37万亩。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发展先进县。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全年造林面积73491亩,其中省级东江水源林造林3006亩,民营个体造林70485亩。“绿色通道”形象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县境内主要干线、铁路和省道以下沿线两旁可视范围内的林中空地、疏林地的更新改造,实施工程造林5000多亩,绿化植树31505株。

畜牧、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6.13万吨,比上年增长13.1%;生猪出栏68.32万头,增长18.9%;家禽出栏1502.67万只,增长3.8%;水产品总产量2.84万吨,增长7.6%。

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0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8家;成功注册了“罗浮山”系列品牌,我县荣获“全国荔枝产业十强县”称号;全县共有10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航天育种试验示范基地,共培育23个航天育种品牌。

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有乡镇企业17592家,比上年增加5239家;完成企业总产值198.00亿元,增长21.1%;实交国家税金3.83亿元,增长29.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4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规模以上118.99亿元,增长22.6%。全部工业增加值62.05亿元,增长10.9%。对GDP的贡献率为28.3%,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主要行业快速发展。纺织业增加值1.85亿元,比上年增长51.0%;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70亿元,增长29.6%;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45亿元;增长率39.0%;塑料制品业3.38亿元,增长3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2亿元,增长1.15倍;金属制品业3.38亿元,增长79.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85亿元,增长23.5%;通信设备及其它设备制造业7.59亿元,增长18.2%。八大行业共实现增加值24.11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9.0%。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08.18%,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31亿元,增长83.2%。

建筑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增幅同比提高15.5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11.96亿元,增长35.3%;更新改造投资0.76亿元,增长53.2%;房地产开发投资1.57亿元,增长8.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17亿元,增长6.4%;商品房销售面积8.88万平方米,增长10.6%。

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全年投资项目(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它投资)97个,比上年增加55个。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在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二、三产业投资的构成为61.1:38.9,对比上年,第二产业下降了1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1.1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响水50万伏直流变电站建成投产,湖镇50万伏交流变电站基本建成,抽水蓄能电站顺利推进,园洲、龙溪、杨村、公庄等输变电站建设进度加快,完成了县官桔公路和100公里村道及泰美客运站建设。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2.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6%。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825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4%。其中公路52630万吨公里,增长3.2%;水运35622万吨公里,增长率17.2%。旅客周转量6805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5.3%。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55.29万吨,比上年增长3.6倍。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业务收入3.67亿元,比上年增长61.1%。新增固定电话用户3.56万户,年末达到24.62万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9.06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5.57万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旅游接待人数1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2%,旅游总收入9073.9万元,增长29.6%;上缴税金491.91万元,增长20.0%。罗浮山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