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鹤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5 江门市鹤山市统计局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全年外贸出口总值4.42亿美元,增长12.3%。从贸易方式上看,我市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共有3.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值的72.4%,增长10%;一般贸易出口有1.2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值的27.6%,增长18.9%。从出口企业性质上看,三资企业出口旺盛且稳步增长,共有3.3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值的76.2%,增长11.8%,其中雅图仕、银雨、胜发、建豪等外资出口企业龙头作用突出;外贸企业出口1.05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值的23.8%,增长14.1%。我市还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鼓励出口的政策,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申领进出口经营权,新增16家进出口企业,增强了出口发展后劲。

实际利用外资发展势头较快。全市新签合同(含续签)474宗,下降10.9%,合同利用外资0.78亿美元,下降15.06%,实际利用外资0.87亿美元,增长13.74%。截至年末已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有326家。

出入境及旅游平稳发展。全年经我市口岸出入境的游客达9.5万人次,其中出境4.5万人次,入境5万人次。我市旅游部门组织出境旅游达2.09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4.6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全市旅游企业经营总收入1.31亿元,与去年持平。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秩序平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年末我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7.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32亿元,比年初增长13.33%,其中企业存款14.51亿元,比年初增长14.2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8.83亿元,比年初增长11.2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6.15亿元,比年初增长4.32%,中长期贷款余额10.46亿元,比年初增长55.6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8.08亿元,比年初增长11.2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6.76%。其中增值税增长22.71%,营业税增长11.2%,企业所得税增长13.92%,个人所得税增长10.91%。市直财政收入11063万元,增长10.54%,镇级财政收入为1.65亿元,增长21.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78亿元,增长0.54%。全市共有8个镇实现财政收入超千万,9个镇实现了财政自给。

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各险种保费收入达10718万元,比上年上升22.97%,其中财产保险收入为2654万元,增长3.35%;人寿保险收入增加,全年收入8064万元,比上年上升31.16%。财保险赔付率为49.4%,下降18个百分点,人保险赔付率3.7%,下降1个百分点。

证券市场不断规范与发展。到2003年末股民开户在册数54110户,比去年净增1259户;全年证券交易额2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88%。

九、科学技术

“科教强市”战略得到有效实施,科学技术取得丰硕成果:2003年全市申请专利共有13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至2003年底,全市有一家企业被确认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有1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民营科技企业,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1家,新增省级民营企业3家。被确认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27个,建立了省级和江门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各一个。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9.3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5.46%,比上年提高5.76个百分点。我市科技部门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提升我市的科研能力与技术水平,为工农业生产上水平,增效益服务。

科技队伍进一步扩大,科技人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市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820人。其中高级职称162人,增加18人,中级职称2107人。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气象

各级政府重视教育事业,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成绩显著。市广播电视大学在校学生883人,其中本科生36人,职业中学5间,在校学生3226人,普通中学20间,在校学生23633人;小学93间,在校学生3407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98.64%,初中升学率84.47%;普通高中毕业人数1364人,升大学人数1164,其中:本科612人,专科552人,升学率达85.34%。成人教育保持稳定发展,成人技术培训学员4065人。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艺术团体5个,影剧院5个,放影单位6个,观众达2.3万人次。全市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图书馆藏书12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无线)100%。鹤山报社2003年报纸印量为160万份。

卫生事业深入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个,医院15间,病床723张,卫生机构人员数1460人,卫生技术人员有1227人,其中:医生有425人,护师、护士396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江门市五届运动会上我市在四市三区获金牌数和团体总分第二名。全年举办各类运动会共3次,参赛运动员共计1000人次,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次,参加人数3万。全市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的共有17.3万人次。

气象部门天气预报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总降雨量1383mm,最大日降雨量108.5mm,年平均气温23.0℃,最高气温37.4℃(8月4日),最低气温5.1℃(1月6日)。

十一、环保和市政

城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年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维持在国家Ⅱ级标准水平,其中总悬浮微粒全市年平均值为0.164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递增2.5%,二氧化氮全市年平均值为0.04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17%。

水环境质量良好。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6.67%。

城市声环境质量良好。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3分贝(A),比国家考核标准低0.7分贝(A),交通主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7.5分贝(A),比国家考核标准低0.5分贝(A)。

环境保护投资和管理力度加大。环境保护投资指数为1.78%,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8419.33万元,工业污染防治投资3774.18万元,各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2022.05万元,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资573.93万元。

大力加强绿化建设,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继续扩大。全市现有公园6个,公园面积77.66公顷,游人量35万人。全市园林绿地面积494.2公顷。全市自来水厂综合供水能力17万吨/日,年末供水管道长度384.9公里,增长共12.54%。年末路灯7140盏,新增路灯1672盏。

公共交通事业加快发展。市内开通多条无人售票公共汽车线路,给市民出行带来方便,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数81辆,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80辆。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市人口总户数114831户,净增3883户。全市年末总人口356938人,其中沙坪镇119027人;全年出生人口3630人,人口出生率为10.2‰;死亡人口2261人,死亡率6.35‰;全市净增加1369人,净增长率3.85‰;全市平均人口数355939人,平均每户3.2人。全市常住人口44.0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