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永顺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5 湘西州永顺县统计局

重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或完工,G209县城至上基湖段二级路改造、S306吊井至县城段油路改造完工;不二门大桥完成35%的形象进度;高家坝城市防洪水库砌至357米高程,完成一期移民搬迁工程,二期移民资金落实到位,搬迁工作全面启动;完成马鞍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15座小型病险库治理;完成龙寨镇土地治理项目;猛洞河开发区路网工程开行贷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已到位贷款1500万元;日贷项目王村水厂开工建设;县城南区开发正式启动。

五、贸易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保持繁荣,购销两旺。人们消费观念、消费领域、消费层次逐步更新,超市、专卖店、星级酒店、茶楼不断推陈出新。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6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0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7229万元,增长17.64%;餐饮业12160万元,增长18.4%;其他行业4253万元,下降19.43%。

招商引资工作有新突破。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协议13个,实际到位内资1.56亿元,增长52%,其中电力公司产权转让到位资金3250万元,引进外资45万元,实现零的突破。

六、旅游业

旅游业快速发展。聘请国内权威专家高质量完成了《永顺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老司城、王村、小溪几个景区的《概念性详规》编制。旅游人气指数全面提升,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1亿元,分别增长20%、25%。永顺塔卧跻身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精典景区;永顺猛洞河被评为全国六大“中国最佳漂流胜地”之一;永顺小溪正式对外开放。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交通部门旅客周转量为3031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29%,货物周转量为1801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42%。

邮电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754万元,增长40.52%,电信业务总量2621万元,增长31.31%;邮政业务总量995万元,增长31.96%。在电信业务总量中,长途电话业务总量362.77万元,增长40.58%;本地电话业务总量1280.64万元,增长9.75%。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1850户,增长11.5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0530户,增长4.78%;乡村电话用户23927户,增长8.58%;公用电话2593部,增长7.6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因农业税免征因素略有下降。全年完成财税收入5839万元,下降5.9%,剔除农业税免征因素,增长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151万元,下降13.11%;完成财政支出36043万元,增长16.4%。其中支农生产支出完成3070万元,下降2.88%;林业支出1574万元,增长6.06%;水利和气象支出433万元,增长1.17%;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完成892万元,下降9.1%;教育事业费支出完成9211万元,增长47.3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完成1938万元,增长28.43%;行政事业离退休费支出3757万元,增长14.33%;社会保障支出完成1189万元,增长1.02%;城市维护费支出完成556万元,增长155.04%;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完成2660万元,增长7.65%。

金融运行平稳正常。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2943万元,比上年增加32491万元,增长23.3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651万元,新增15167万元,增长14.51%。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2038万元,新增2172万元,增长2.17%,其中农业贷款26175万元,新增3103万元,增长13.45%;个人短期消费贷款1369万元,新增492万元,增长56.1%;中长期贷款43994万元,减少924万元,下降2.1%。全年各金融机构各项现金收入511450万元,各项现金支出516890万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5440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208万元,其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641万元;财产保险保费收入560万元。全年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582万元,其中寿险赔款和给付支出213万元;财产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369万元。

九、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科技成果推广加快。全县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实用科学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共有中小学校(含职业中学)440所,比上年减少59所,其中普通中学39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340所,减少61所;幼儿园50所,减少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在校中小学生79665人,减少1244人,其中初中生27385人,351人,下降1.1%;高中生8016人,增加1085人,增长16.8%(普通高中生7528人,增加935人,增长16.8%;职业高中生488人,增加120人);小学生44264人,减少2858人,减少6%。特殊教育学生54人,有教职工21人,其中专任教师20人。全县有中小学(含职业中学)教职工4905人,比上年增加169人(专任教师4171人),其中普通中学教师2230人(专任教师1732人,增加200人);职业中学教师92人(专任教师70人);小学教师2583(专任教师2369人,减少148人,减少5.88%)。幼儿新入园人数为5190人,其中学前班人数4919人,在园幼儿8890人。幼儿园教职工人数为216人,其中专任教师106人。

入学率及升学率进一步提高。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5%,其中县城为100%;农村为99.1%。小学招生6849人,初中招生8686人,普通高中招生3214人。努力巩固“普九”成果,切实抓好入学保生。办学条件继续改善,突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启动土建项目75个,竣工45个,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新组建了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考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录取总数居全州第一。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民保工程全面启动。积极开展省级先进文化县创建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土家族摆手舞推广及普及大赛,县文化馆被授予“全国首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活动先进单位”,是湖南省唯一受表彰的单位。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对县内广播节目3套,平均每日播音时间3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40.22%。全县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节目47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1190小时;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74.52%;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7万户,增加0.3万户。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53个,人员1305人,减少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98人,减少18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生514人,注册护士296人。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1163张。年内完成10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禽流感蔓延,全县没有出现人感染病例。计划生育以流动人口、下岗职工和县直单位为重点,加强管理,全面落实“村为主”,全年计划生育率为89.78%。对521户农村两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落实计生绿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保类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