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花垣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5 湘西州花垣县统计局

旅游业势头强劲,全年共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古苗河蚩尤风景区、边城茶洞、国立八中、排碧寒武纪地质公园等旅游品牌逐步显现。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税及基金收入7606万元,同比增长9.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及基金收入3865万元,下降9.7%,上划中央“两税”3741万元,增长41.9%。全年完成财政支出16144万元,增长14.6%,确保了工资发放、重点支出、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712万元,比年初增长1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662万元,比年初增长18.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3655万元,比年初增长16%。

保险业发展有所下降。全年保费收入1290万元,赔付额351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2%、5.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赔付215万元,与上年持平;人寿险保费收入760万元,赔付136万元,分别下降9.6%、15.5%。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工作围绕“科技兴县”战略,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

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2002年,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1所,全年招生4600人,在校学生人数12813人,教师843人;职业中学1所,招收新生66人,在校学生人数198人,教师51人;普通小学175所,招收5219人,在校学生人数32136人,教师1610人。教育工作突出“普九”重点,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文化广播影视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县通广播电视村率达100%,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8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55.5%,广播、电视在全州率先实现村村通,获国家广电总局的表彰。文化事业抓住西部开发的有利时机,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经济,相继出版的《古苗河风情》、《花垣县民族文化考察报告》、《古苗河画卷》等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及艺术作品,为我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了坚定的基础。

卫生工作通过强化管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县人民医院达二甲标准,2所乡镇卫生院达一甲标准,11所乡镇卫生院达合格卫生院标准,7所卫生院产科建设达标。2002年末,全县各种医疗机构达33个,病床529张,医务工作人员905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2002年10月组团参加全省第五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总分获全省第一,获金牌4枚、银牌7枚。

九、人口、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70118人,比上年减少695人。在总人口中,汉族43337人,苗族208766人,土家族17237人;非农业人口39446人,农业人口230672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67‰崐,比上年增长1.9个千分点;死亡率5.20‰,比上年上升1.4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7.47‰,比上年增长0.44个千分点。计划生育取得新的成绩,人口素质得到提高,全县计划生育村为主比例达73%,人口发展逐步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末,全部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9499元,比上年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1182元,比上年增加32元,增长2.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3元,增加27元,增长2.4%。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2002年末,全县共有社会敬老院7个,床位49张。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7294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1000人。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7318人,拨付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86.8万元。

社会治安进一步得到稳定。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整治了重点地区治安环境,强化社会治安联防网络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全年立案刑事案件244件,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7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3人。

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全县建立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2人,全年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8个,限期治理项目1个。牢牢抓住退耕还林有利时机,加快生态建设,依法治理环境污染,促进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