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洪江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怀化市洪江市统计局

商品市场进一步趋旺。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市以上零售额3.41亿元,增长19.7%;市以下零售额3.38亿元,增长9.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75亿元,增长15.0%;住宿和餐饮业1.02亿元,增长10.0%。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引进境外资金305万美元,引进境内外项目12个(省外项目7个),合同引资7.7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53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00万美元。成功引进了华宇竹业、紫源锌业、湘天集团、佳惠银苑等30家企业。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6年,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2.53亿元,增长13.7%。全市共有客货车543辆,全社会货物周转量965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2414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583万元,增长11.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763万元,增长12.1%;邮政业务总收入820万元,增长11.4%。移动业务总收入3174万元,增长21.1%;联通业务总收入800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1431户,小灵通9200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5230户。移动电话用户40226户;联通用户16000户。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我市严格财税征管,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水电开发步伐,形成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带动了相关税收的快速增长,确保了财政收入稳步上升。全市共实现财政总收入14110万元,比上年增长16.89%;地方财政收入9153万元,比上年增长28.28%;一般预算收入9087万元,比上年增长27.86%。财政支出33703万元,比上年增长27.39%;一般预算支出33284万元,比上年增长26.30%。

金融平稳运行。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7996万元,比年初增加2917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4015万元,比年初增加19380万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2485万元,比年初增加3824万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373万元,增长2.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3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000万元。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858万元,增长8.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358万元;人身险业务赔款与给付1500万元。

八、科学技术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6年我市申报科技项目33项,立项18项。其中国家级转接项目2项,新立项1项;申报省级5项,立项3项;申报怀化市级5项,立项5项。实施洪江市科技项目22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成功参展了国家级、省级科技博览会。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南方优质红豆杉基地建设”在第十五届东盟博览会展出,紫科一号曼地亚红豆杉新品种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刘燕华副部长和副省长等领导较高的评价。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3.9%,小学毕业率为99.31%,升学率100%;初中生毕业率为94.99%。我市现有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城镇完全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13所,村小(含教学点)169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公办职业高中(中专)1所,民办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52152人,其中普通高中生5791人,职高生6896人,初中生13970人,小学生25495人。全市有离退休教职工1399人,在职教职工3992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476人,职高专任教师86人,初中专任教师1136人,小学专任教师1870人。幼儿园18所,举办学前班的学校25个,在园幼儿5360人。2006年全市教育系统师生获国家级奖24项(个),省级奖779项(个),怀化市级奖818项(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我市成功举办了庆新市治搬迁的文艺演出“洪江市2006年春节团拜会”,为促新农村建设下乡巡回演出50余场。积极组织节目参加湖南省“三湘蒲公英奖”、“群星奖”怀化赛区选拔赛,其中双人舞《孔雀飞来》获银奖,群舞《飞呀、飞呀飞》获铜奖。为庆祝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同市老年大学、市体协在洪江市稻都广场共同举办了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活动。结合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情况,拍摄了一大批宣传洪江的新闻照片,其中有40多幅在《中国社会报》、《湖南日报》、《怀化日报》等报刊上发表。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向社会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各项文物工作法规,先后悬挂横幅11幅;张贴宣传标语50多张,发放资料60多份。完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芙蓉楼的保护维修工程。

2006年末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6.4万户,增加0.4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个(不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拥有床位总数891万张;全市卫生工作人员总数138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33人;全市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42人,注册护士307人。农村卫生所316个。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我市共组织开展了大型体育活动12次,参加活动总人数12000人次;组队参加省及怀化市比赛10次,共获各项奖牌44枚,其中省级比赛单项金牌1枚、银牌2枚,怀化市级比赛团体金牌1枚,单项金牌7枚。2006年我市还积极向上级体育部门和各大中院校输送人才15名,协助其他单位开展体育活动8次。

十、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为了保护雪峰山生态环境,关闭非法矿井62个,摧毁非法氰化池65个,拆除采金棚172个。

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2006年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身山地开发,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建立工业原料林供应基地,做实林业产业化基础。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营造样板林,进行示范推动,对各乡镇和市直机关单位的造林实行目标考核和“一票否决”,严格奖惩兑现。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4.06万亩,退耕还林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32%。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43.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24万人,非农业人口6.99万人。男性22.17万人,女性21.06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9.46万人。人口出生率9.16‰,死亡率3.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8‰。计划生育率为94.71%,出生性别比为110.28。

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2006年全市在岗职工15450人,下降0.4%,工资总额24818.9万元,增长19.1%,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6364元,增长23.0%。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4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70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3594元,增长5.2%。